但在西南,這邊情形卻大不一樣。
就比如雲南,朝廷設立了雲南道,可實際上這邊卻是以南詔國為首的勢力範圍。
在這邊,最大的問題,就是漢人數量極少,基本上遍地蠻夷,而且交通極其不便,崇山峻嶺。
朝廷要改土歸流,那就是要建立真正的統治,而不再是土人自治。
房玄齡倒覺得不急於一時。
“臣以為,可以分步來。先修路,修幾條交通大道,通了路不論是行軍駐兵還是通商貿易,都是方便的多。修幾條交通要道,貫穿黔中雲南和劍南、廣西,然後沿路築些城鎮,駐兵屯田。”
“修路、駐兵,然後是屯田,再是建學校、建議會,推廣漢文化,然後編戶齊民。”
“會不會太慢了一點?”承乾問。
大唐連信度都打下來了,總不能連個緊鄰中原的雲南黔中還搞不定吧。
大唐朝廷上下,現在基本上都有一個共識。
那就是蠻夷得征服,大唐有責任推廣漢文明,幫助他們走出那種野蠻落後的生活方式。
許多雲南的蠻夷,還在進行著刀耕火種的生活方式,過的跟個野人一樣。
大唐有責任幫助他們啊。
想想,雲南黔中有多少的金銀礦,又有多少的土地。哪怕山多水多,可也一樣能夠開闢梯田種植水稻土豆啊。
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有一個共識,有這麼一群窮鄰居,總免不了這些人隔三差五的會來打劫富鄰居的。
蠻夷鄰居日子苦,總免不了要來劫掠,哪怕名義上臣服,也是叛服不常。為了保證邊境的安寧,朝廷也有必要去征服並統治那裡。
大唐不遠萬里的去開拓西海領、大夏領、河中領、遼北領、信度領、扶南領等,沒理由卻要把家門口的這片地區給遺忘了。
這麼大一塊地方,卻如狗皮膏藥一樣貼在那,不除掉都不舒服啊。
魏徵向來是反戰派。
一向認為窮兵黷武,好戰必亡。認為開疆拓土,不過是帝王的好大喜功,將士流血,百姓承役,實在是勞民傷財。
尤其是如今雲南、黔中等西南蠻夷都臣服老實,何必又要起干戈呢?
“改土歸流,只怕必然引起西南夷反叛,到時戰事又起,永無寧日也。”
房玄齡對這位老同學的話不以為然,“若按魏公所言,朝廷當初也不該削平嶺南,不該攻滅高句麗,掃滅突厥,平定吐谷渾了?”
“一味的武力征服,臣以為並不可取。”
“有能力不取,難道要等將來蠻夷反攻?”
承乾看著幾位重臣爭論起來,笑了笑道,“魏公所言有些道理,但朕以為該出手時就出手,太師曾有一句話,朕至今記憶深刻。國與國之間,其實就是弱肉強食,通行的是叢林法則。”
叢林法則,正是弱肉強食。
第1383章 石見銀山
“倭人如此無禮,簡直放肆!”
早朝上,從倭國返回的高表仁把出使倭國的情況稟報皇帝。
“當年倭國太子致書隋煬帝時,就曾寫道日出天子致日落天子,讓煬帝十分震怒,不過當初有高句麗在,便沒有發兵征討。想不到,如今這倭人還是如此狂妄,身為我大唐藩屬,做為大唐臣子的倭王,不但自稱天皇,還敢拒不面朝北拜跪接旨。”高士廉一番數落,堅決支援自己兒子直接回國的舉動,讚揚兒子保住了帝國尊嚴。
承乾也對倭人的無禮感到不滿。
大唐建立的宗藩體系,只有大唐才是帝國,也只有大唐的皇帝可以稱為皇帝,其它的最大的也只能是國王。
倭國是大唐的藩屬國,接受大唐的冊封,國王居然敢稱天皇,那置大唐於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