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
其實李超也不喜歡。
喧鬧了一天,總算是把人都請走了。
晚上的時候,老爹吃飯也不香了。坐在桌邊,嘆氣連連。
“爹,明天就閉門謝客,不見那些人了。不過吃了飯,有幾個客人你得見下。”
“誰也不見,累了。”老爹道。
“老鄉鄰也不見了?”
有幾百親兵守門,大宅裡倒是終於安靜了下來。
花廳,老爹一進門就見到了幾個熟悉的面孔。
“村正,里正,柯五。”
老爹激動的喊出他們的名字。
“洛國公。”
幾人有些拘束的站起身來躬身行禮,老鐵槍過去,“你們這是做什麼,自家人還拘這個俗禮。”
見老鐵槍如今雖然發達富貴了,可依然如過去那般,大家倒也心裡輕鬆了許多。
有喊老弟的,有喊老哥的,還有喊叔的。
大家說笑著重新落座。
“你們不是去隴右了嗎,怎麼又回來了?”老爹問。
當年李超在隴右做都護、刺史的時候,許多關中子弟就轉為了府兵,留在那邊落戶。家眷也遷移了過去,還遷了許多關中百姓過去。移民屯墾,分田置地。
村裡柯老爹和兒子柯五他們也都遷移了過去,在那裡分了田地,置辦了房屋。後來李超回京,他們也還是留在了那裡。
柯老爹身上穿著絲綢長袍,那打扮也不再是過去那窮苦樣了。當年柯老爹一家還都幫著李超做麵食盤炕改灶呢。
“家還是在隴右,家裡現在很好。不過我們早好些年前,也就開始做買賣。都是借三郎的光,我們傍著大腿,跟在三郎的商行後面做些生意。這些年下來,生意也還做的行。”
柯老爹父子在隴右,現在也算是有點名氣的,他們做的是毛紡。每年從隴右的蕃漢牧民手裡收購羊毛羊絨,然後經過加工,紡成毛線,再賣給李家的商行。有李家的關係,他們的生意做的很好,甚至如今已經做到了蘇毗和吐蕃去了。
如今成了隴右數的上號的羊毛商人,家財萬貫是早就不止,十萬貫都不止了。柯家在隴右如今也是擁有大量的牧場、農莊,更別說商號都已經開到長安來了,他們還特意在白鹿鎮也開了一家。
還在這裡也建了宅子,挺大的一個宅子,離李家的也不算遠。
“每年,我們爺幾個都會回來一趟,也祭祀一下先祖,再看看老家。”
“多虧了你們老哥你倆,我們如今才有這樣的好日子啊。”
柯五現在還是軍官,在隴右也是一個折衝都尉,正五品實職。
“當初遷去隴右的其它鄉親們還好不?”李超問。
“好咧,哪有不好的道理。當初去,哪家至少也是有好幾百畝地,種糧食養牛羊,這日子是一天天比一天紅火。十來年了,也沒有戰亂,我們又靠著西南絲茶商路,隨便做點什麼,都不錯。”
大家提到從前,日子過的緊巴巴的,常常是是青黃不接,一遇到天災兵亂的,更難過了。可這十來年,日子順風順水,生活一天比一天的有幹勁。
“朝廷好啊,皇上更是仁善啊。這稅也少了,役也沒了,大興工商,我們做些買賣也不怕了。只要按律納稅,沒哪個瞧不起的。我現在,都還是洮州商會的會員。就是刺史,也都對我們挺客氣的。”柯老爹當年只是個小小的村正,農閒時間,帶著兒子徒弟去箍窯,掙點嚼補。
可再怎麼拼再怎麼累,年年都是差不多,日子過的緊巴巴,一年到頭都做不起一套新衣裳。
可如今短短十來年時間,他老柯已經成了大財主不說,而且兒子都成了高官,自己一個地主老財,也能經常見到刺史縣令,甚至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