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大殺功臣宿將,每次興大獄,動輒誅殺萬人以上。尤其熱衷於“廷杖”,就是當他的面揍他的臣下,每五棍換一個打手,即使被杖者命大,不致斃命,也將終身殘疾不起。這種殘暴虐殺,弄得當時士人以服官為畏途,如“貴溪儒士夏伯啟叔侄斷指不仕,蘇州人才姚潤、王漠被徵不至”,就按照這條“不為君用”的律令,結果將他們“誅而籍沒其家”。

據趙翼《二十二史札記》載:“時京官每旦入朝,必與妻子訣,及暮無事,則相慶以為又活一日”,做官做到這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可憐,在中國各朝各代做官者之中,恐怕是最不濟的了。

所以,文人遭遇這樣一位懷有嫉恨情結的皇帝,那也就只好認倒黴了。

朱皇帝腰斬高啟(1)

這是一位嗜殺的皇帝,也是一位嫉恨讀書人的農民皇帝。

是他下令,要將高啟腰斬,還要鋸成八截。如此剁肉餡式的死亡,中國文人所受刑戮之殘酷,之痛苦,他是第一位。

在中國,當文人遭遇皇帝,最不幸,最倒黴,被收拾得最殘酷,下場最悲慘者,莫過於秦朝的李斯,和明朝的高啟了。

這兩位文人,都是皇帝下令,活活腰斬而死,創中國文人受刑之最。

皇帝收拾文人,無非兩端,一是讓你活得不痛快,一是讓你死得不痛快。前者的極致,就是要這個犯錯誤的文人,覺得與其苟且地活著受罪,還不若死去。後者的極致,則是要將這個出問題的文人,在緩慢中被消遣著死,讓其在活著的清醒狀態下,看著自己的生命一點一滴地死去。

不能痛快地活,固然難熬,不能痛快地死,其實更難熬。

“腰斬”是一種頗費功夫的酷刑,需要的刑具也頗為複雜。如果只是砍頭的話,磨得飛快的大刀片子即可勝任。而像高啟這樣,是朱元璋特別關照,要一分為八的“腰斬”,那一段一段鋸劈下來,劊子手的行刑過程應該是相當長的,一時半刻且斷不了氣。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即使草菅人命的獨裁寡頭,也並不常常使用“腰斬”。只有一個秦朝,一個明朝,一個殺人如草的秦始皇,一個殺人如麻的朱元璋,腰斬,才是他倆必少不了的花樣。於是,秦朝的李斯,明朝的高啟,我們的前輩同行,首當其衝,成為腰斬的刀下之鬼。

李斯死於公元前208年,高啟死於公元1374年。李斯生年不詳,死時至少應該有60歲以上年紀。高啟生於公元1336年,死時才38歲。

在非正常死亡的中國文人中間,李斯是自己把自己玩死的,他似乎早知道會有這一天,行刑那刻,對受他株連一齊受刑的兒子李由說,從此,咱爺兒倆再不可能在那秋高氣爽的季節裡,牽著黃狗,架著獵鷹,出上蔡東門,在那廣闊天地裡追捕野兔了。

而高啟,甚至押到刑場那一刻,他還弄不明白一篇《上梁文》,一篇只是應景的,湊趣的,圖個吉利的,討個彩頭的文章,會惹得朱元璋勃然大怒,十萬火急,聖旨急傳,不由分說,動此極刑,不知所為何來?我們這位文人,做了鬼,也不知道那位要過飯,偷過牛,當過和尚,做過蟊賊的朱皇帝,為什麼竟上火到如此地步?

高啟,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季迪,號槎軒,元末大亂,曾避難松江青丘,又號青丘子。文學史習慣將他與楊基、張羽、徐賁稱為“吳中四傑”,也有人稱為“明初四傑”。當代的讀者,即使讀過中文系的,也不會太關注這位在文學史上,已經很冷門的詩人了。

其實,他的詩寫得極好。

集編輯家,評論家,文學家於一身的清人紀曉嵐,對高啟、對其主要著作《大全集》、《鳧藻集》,評價是相當高的。

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他這樣評述:

“啟天才高逸,實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