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do;1997年5月18日,星期日。今天我去看它時,它已經不能動了。但還活著。它能學小孩子那樣可憐兮兮的叫喚,但是聲音很微弱……&rdo;
&ldo;1997年5月20日,星期二。它死了。&rdo;
弗洛伊德的恐懼 第二十一章 第四本日記9
&ldo;1997年5月27日,星期二。它發出了惡臭。簡直難以想像。晚上吃飯,我都似乎能聞到那股臭氣。我想吐,可還是忍住了。&rdo;
&ldo;1997年6月2日,星期一。它嘴裡的牙齒統統暴露出來,向外伸出。一副呲牙咧嘴的模樣。各種蟲子在它的皮毛裡瘋狂繁殖。它兩個眼窩變成了空洞,直勾勾地盯著我。它肯定很恨我。它毛和皮仍然依附在骨頭上,但是已經開始出現裂痕……&rdo;
陸小棠看到這裡,脊背已經冰涼。胡新月當初是不是也看了這些?
陸小棠繼續向後翻,看完一本,按照時間順序看第二本,她有充足的時間,她可以比郭淮和胡新月看得更仔細。
除了活活餓死一隻貓。陳曉松還做過了其它類似的實驗。諸如用打火機燒焦一隻狗的四條腿,看它能挺多長時間死。用玻璃瓶子裝進一隻麻雀活活悶死……
陸小棠逐漸發現了一個規律。
少年時期的陳曉松除了對實驗記錄得詳細、日期緊湊之外,他對沮喪、憤怒的經歷也尤其看重。相較之下,他對愉快或者平淡的事件往往一筆帶過,時間跨度也很大。對於普通學生喜歡的寒暑假,他也只是寫下簡單一句。&ldo;又放假了。&rdo;一個月之後,才開始下一次日記。
陸小棠心想,難道在這個傢伙的世界裡,只有虐待和被虐待才能激起他生活的興趣嗎?
很難想像一個如此殘忍的孩子應該長成什麼樣?
不過,這個孩子成年之後陸小棠倒是見到了。
隨著時間距離現在越來越接近,相關殘忍實驗的記錄逐漸減少,關注點也日漸趨於常人。
在犯罪心理學研究中,存在著一條特別的規律。絕大多數變態殺手在幼年時期就能暴露出一些典型的特徵。犯罪心理學稱之為經典殺手幼年基本特徵,包括三點‐‐尿床,縱火,虐待動物。
在陳曉松的日記中,這三點無一例外都能找到。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