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小佛堂,靠其在番部中的聲望寫信招撫各部,為明太祖立下功勞。
此後三丹羅追去北京進貢,請求太祖皇帝對這個小佛堂加以賜名護持,便定下了瞿曇寺這個宏大的名字,並且按照太和殿的規制仿造,前後花了三十六年,寺主世代為西寧僧綱司頭目之一、同時也是番部的大首領。
瞿曇寺主人班著爾領真是朝廷冊封的大國師,是這片土地上番民中最有權勢的人。
他本身是宗喀十三族中的西納族頭人,宗喀是河湟的意思,這一族在元代就被稱作宗喀赤本,統率河湟諸番。
馬南王率軍走入沈家峽谷地,不可避免地令班著爾領真感到威脅,當即發動寺院數百僧兵,並召集各番部番兵,領兵設伏打馬南王個措手不及,將之兵眾擊潰。
隨即班著爾領真又領兵向北,意在為朝廷剪除叛亂,在碾伯等地招降從賊番兵,以僧兵當前、番兵合圍、番民通傳情報,將散亂組織起的叛軍一次又一次擊散。
等劉承宗再見到黃澄,這傢伙終於領悟了‘帥府顧問’不讓他跟人合兵的原因,對陝北叛亂殺出來的老兵心服口服。
馬南王的隊伍被擊垮就再難聚集,都不知道人跑到哪裡,但黃澄即使參與了三次被擊潰的戰鬥,可每次都能心願順遂的指揮隊伍退出戰場。
劉承宗聽了戰鬥經過,不禁納悶道:“僧兵這麼能打?”
“也不是能打。”黃澄其實對怎麼輸掉戰鬥百思不得其解:“他們總知道我們在那,休息的時候發動進攻,甚至還敢夜襲,根本還不上手。”
就在這時,隨軍從徵的土司中有人站了出來,抱拳對劉承宗道:“大帥,班卓爾領真國師,我很熟悉。”
說話的人是十四家土司中的冶土司的弟弟,冶秉乾。
冶家祖上是西域纏頭回回薛都爾丁,在和紅巾軍作戰中立功,在甘肅得了個四品武官,後來明太祖取了天下,派人到甘肅他就降了,被太祖皇帝授予土司,官拜……小旗。
衛所管十個人的那種小旗官。
從那之後,薛小旗世居米拉溝,轄青石柳峽、冶後山兩處山隘,一直傳到第五世小旗,叫也祥,是個為朝廷作戰文武雙全的猛人。
逐番帳於長木峽、斬賊首於人頭墩、退海寇於甘州,功勳卓著,升任指揮僉事,也正式更姓為冶。
傳到這一代,土司冶國器在萬曆四十八年調往昌平擔任副將,因傷歸家後就不怎麼管事了。
冶氏有民舍百餘戶、男女三百多人,按朝廷規制每年納糧四十八石、草二百五十束,土兵二十五人。
但冶國器每年都迷迷糊糊把四十八石糧、二百五十束草拿給西寧的劉承祖,官職不高、上了歲數,還裝迷糊在西寧衛不管事,動不動就請假去讀書,存在感很弱。
倒是這個弟弟冶秉乾,是民間掌教,在地方很有聲望,所以劉承宗邀請土司,冶秉乾就來了。
他向劉承宗介紹道:“大帥,這並非瞿曇寺僧兵能打,只是班卓爾領真國師在民間廣負聲望,番民百姓俱為耳目,軍民合一人和地利,尋常人等難以取勝,不如叫我給他寫封信,興許能勸其教番民各安生理。”
冶秉乾說罷,又看了一眼黃澄,再次對劉承宗拱手道:“不過黃將軍的兵,最好也別再向沈家峽進軍,否則難免還要打仗。”
冶秉乾對瞿曇寺主班著爾領真的瞭解,並非是因為他們都是民間首領,而是因為冶秉乾可以站在朝廷官員的角度上俯視僧綱司。
在唐代回回是因財富趾高氣揚的化外人,在元代則是統治階層的主人翁,而到了明代,是大明律禁止本族通婚的老百姓,且與百姓有一樣科舉的權力。
因此番民首領會被授予僧綱司九品官職,實際上還是化外人,但回回則作為百姓以儒釋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