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總兵官就輸不起了,畢竟拿不下歸化城,賀虎臣要把楊麒腦袋提回去的。
所以楊麒的計劃就是爭取一切能爭取的力量,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勢力,想方設法在漠南的歸化城紮下根兒,撐到劉承宗拿下榆林的那一天。
先是在古浪峽,王承恩親自登上營盤嶺,成功勸降山上被圍許久的丁紹胤部六百餘名涼州兵,解放了山下設防的張天琳營一個千總部。
隨後賀虎臣北奔涼州,向固守涼州城的李鴻嗣、曹文詔勸降,試圖拉攏他們一道東攻東虜,結果差點被曹文詔放箭射死。
賀虎臣被氣的夠嗆,罵罵咧咧從涼州城轉頭回了古浪峽,他心說……不去就不去,你王八蛋拿箭射我幹他媽啥?
不過他知道曹文詔為啥放箭射他,畢竟涼州軍要是真跟他一塊行動,沒準出城就讓他給繳械了,更何況就算一塊行動,聽誰的啊?
但賀虎臣心裡其實還有另一個疑惑,他不明白為啥涼州軍對打東虜這件事提不起興致——在元帥府,別管任何人,聽見要打東虜,都會覺得很興奮。
這當然不是因為他們認為東虜是什麼好打的土雞瓦狗,儘管元帥府真正跟東虜見過仗的人不多,但治下的蒙古兵除了衛拉特,其他諸部都曾感受到後金西征的壓迫感,大明更是跟東虜打了這麼多年,至少都知道他們不好對付。
興奮的原因嘛,其實很簡單,不是什麼民族熱情或家國抱負,就倆字:銀子。
儘管元帥府如今是一支正規化的軍隊,但這支由脫伍邊軍和流浪漢農民軍為主的軍隊,在價值觀上跟正常人難免存在一點小出入。
畢竟就連劉承宗的大元帥律上都白紙黑字寫著:禁私自搶劫,違者剁手。
那麼毫無疑問,有組織的搶劫,在元帥府即使不屬於傳播正能量,也算核心價值觀,勤勞致富的一種方式。
拜豪格來訪元帥府所賜,劉承宗治下每一寸土地都流傳著東北盛產白銀的傳說,他們說後金銀子多到花不出去,買東西都要花三五倍的價錢。
這決定了跟他們打仗,吃不了虧。
賀虎臣沒能勸降涼州衛,對楊麒等人來說也無關痛癢,反正涼州的戰役很快就要打響了,這拖不住劉承宗的主力軍太久。
隨後兵分四股,第一路率先出兵者為賀虎臣,以察哈爾營千總部為先導,沿騰格裡沙漠南緣,直奔賀蘭山西的亂井灘而去。
第二路則由粆圖臺吉率軍尾隨,攜天使方正化,沿黃河北岸行走;第三路為王承恩率領,攜天使方正化的書信,直奔寧夏中衛。
最後一路是楊麒,他帶著白文選,選擇的進軍路線最為特殊,是橫穿松山,目標為黃河東岸二道邊牆中間隸屬於靖虜衛的迭烈孫堡。
楊麒之所以兵分四路,一來是為了提高進軍速度,二來是為了減輕輜重壓力,三來……是儘量不吃自己的糧食。
賀虎臣和粆圖臺吉走的是邊外,目標是吃到銀川的糧;王承恩走的是黃河南岸,目標是吃到寧夏中衛的糧。
而楊麒自己嘛,則不光打算吃固原北部的糧,還打算看看自己離開固原這些年,大明把固原兵練得怎麼樣,琢磨帶一批人走。
他們分工很明確,以王承恩、粆圖臺吉為核心,攜方正化的書信,繞過洪承疇與邊將,遞交沿途鎮守太監,命其提供糧草三萬石,他們就出兵攻打東虜。
畢竟封疆大吏心底多半瞧不起頤指氣使的宦官,這跟後者身體殘缺無關,而是與職業特性帶來的職低權重有關,跟宦官類似的是言官。
言官在特定的時候很厲害,總兵、首輔、皇上,沒有不能罵也沒有不敢罵的,但這又有什麼用呢?絕大多數時候這只是一把指哪打哪的槍。
槍不厲害,厲害的永遠是開槍的人。
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