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土官是楊國龍的侄子,傳回書信做好拼死一戰的準備,楊國龍思來想去,不準侄子開戰,決定親自攜帶酒食牛羊到羊撒關見李萬慶一面。
整個桃州只有兩千二百軍隊,如果戰爭不可避免,不如直接降了。
但李萬慶還真不是過來跟桃州開戰的,他從王文秀那領到的任務,就是奪取這兩處關防,以防臨桃滅蝗的時候被人搗亂,至於為啥在數不清的山溝溝裡,奪取這兩處關防,李萬慶也不知道。
王文秀知道,但王文秀不可能告訴別人,他根本不認識桃州的路,只是在一份舊輿圖上發現有兩個關口,決定先拿下來再說。
這邊甚至都不是王文秀的主攻方向,王文秀本人坐鎮狄道的臨桃衛,以楊承祖營為先鋒,進駐渭源縣,向鞏昌府的首陽關發起攻勢,另一邊則由羅汝才負責在狄道附近滿地跑,白天向鄉保傳達元帥府的滅蝗命令,夜裡在田間地頭放火燒蝗蟲。
蝗蟲和飛蛾一樣趨光,只要夜晚點起篝火,蝗蟲就會往火裡衝。
劉承宗給他王文秀下達的命令,就是守衛臨桃府的東南方向,一來防範官軍,二來伺機奪取鞏昌府南部。
而在臨桃府的東北,則由魏遷兒率領大營進駐金縣,到巉口給師襄壓陣,不讓官軍過巉口一步,同時如果有機會也像王文秀這邊一樣,伺機奪取安定、會寧兩縣。
武攀龍是九月初六凌晨趕到的蘭州,宋守真稍慢了點,召集東關鎮的鄉官,組織人手,黎明前才渡過黃河,到蘭州時劉承宗已經在吃早飯了。
因為地形地勢的緣故,河湟應對蝗災比臨桃府要好得多。
劉承運原本人在東關鎮,但收到劉承宗送過去蝗災來襲的訊息,拔腿就往西跑,他倒是沒跑太遠,只是竄到河湟大戰時劉承宗設立的痘莊去,那是東關鎮的最西端,也是河湟谷地最狹窄的地帶之一。
承運跑到那,是因為那裡有壕溝,當時跟明軍打仗挖掘出很多道南北縱貫的壕溝,有些被引入河水成了水渠,還有些則到現在都沒有填上。
承運的滅蝗思想很簡單,就是不能讓蝗蟲飛過東關鎮,東關鎮的田地可以放棄,因為這邊的地種紅薯,把地都種壞了,如今種的都是養地的豆子,早在他們還在黑龍王廟山生活的時候,二叔就總說,種糜子不能防蝗、種豆子不能防旱。
蝗蟲不吃豆子。
而不讓蝗蟲飛過東關鎮,很簡單,兩山之間,兩道壕溝之間——放火。
他這邊剛把火生起來,各鄉保還往前運木料呢,在蘭州飽食一頓的蝗蟲就飛過來了,直接把他在二道壕溝之間升起的火牆撞滅了三次,火勢才終於穩定下來。
劉承宗並不擔心河湟,那裡有父親、老師還有承運,反倒是隻有軍隊的臨桃府,在面對蝗災侵襲時毫無抵抗之力。
不過武攀龍和宋守真帶來的鄉官隊伍解決了這一燃眉之急。
“兩天了,還有十九天。”
承運殿的正堂上,劉承宗把自己徹夜未眠編寫的治蝗冊交由四十名鄉官傳閱,人們邊看邊聽他講解:“蝗蟲在哪兒吃糧,就在那產卵,兩隻蝗蟲能在地下三寸產五十顆蟲卵。”
這是個很可怕的數字,人們都知道蝗蟲生得快、死得也快,但沒人知道蝗蟲究竟能生多少,也不知道準確的時間。
此時飛入蘭州境內的蝗蟲何止數十萬,只需要二十一日,蝗蟲數目就能以十倍的速度膨脹,唯一能限制它們數量的東西就是糧食,只要沒吃的,蝗蟲就只能自相為食,直至進入冬季死個乾淨。
“所以你們要做三件事,第一是捕蝗,第二是收蝗,第三是滅卵。”
說著,劉承宗展開輿圖,身上在臨桃府的地形圖上劃過,道:“宋守真在蘭州,武攀龍帶四十名鄉官到地方去,組織百姓建立捕蝗隊,二十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