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相信了,於是琢磨了一下之後,立即提筆親自寫了一封信,派人呈送到澤州知州那裡,具體要怎麼做,是否派兵剿撫,便由澤州知州來決定,反正以他陽城的實力,是沒法對付這麼一支大杆子的。
如此一來,等於是對刑天軍的進佔陽城縣採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而王勁松在將這件事稟報給了澤州後,澤州知州根本就沒相信,這件事是真的,還以為這又是陽城知縣王勁松在聳人聽聞,想要讓他調派兵馬去陽城縣剿匪罷了。
而以前幾次他聽了王勁松的話,幾次派兵入陽城縣境內剿匪,結果都落得鎩羽而歸,現在一提起陽城縣,他就有些頭疼,於是索性就把王勁松呈送給他的文牒給壓在了案頭,根本沒有理會王勁松的呈報。
而另一邊在縣城外的陽城縣南部區域的各鄉之中,此時刑天軍的安民告示張貼出去之後,這股逃難潮於是便出現了緩解,雖然當地老百姓還不太相信,新來的這股強人到底會不會如同他們所說的那樣行事,但是仔細想想,如果僅僅是因為懼怕,就離開他們賴以為生無數代人的故土,許多人心中還是不太捨得,於是抱著走著瞧的心思,老百姓們開始安穩了下來,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中,等待著觀察這路強人的行動。
雖然名義上刑天軍已經在陽城縣找到了立足點,但是這對肖天健來說,還只是第一步,一切還都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他要面臨的事情可以說是多如牛毛。
他手下的這幫兵將們,經過這近一年來的錘鍊之後,行軍打仗上陣拼命已經都不是問題了,但是讓他們去處理民事,便真是為難他們了,在佔領了趙大同和肖屠戶原來的控制區域之後,為了儘快在此站定腳跟,肖天健一刻不敢休息,立即便派出手下,在當地他們控制區進行了一次普查。
幾天之後,他總算是將他們的控制區的情況搞明白了個大概,陽城縣地處太行山西支、中條山東支和中條山東支三山彙集之處,而他們目前控制的區域之中,大致集中在縣南山區一帶,以護澤河為界,基本上屬於他們時機控制範圍,面積大致有數百平方公里左右,表面上來看,應該是不小了。
但是因為這裡多為山地,主要的農田都集中在中東部一帶,而刑天軍眼下時機控制的地域基本上都是在陽城縣南部,絕大多數都是山地,許多地方並不適於耕作,所以生活在這一帶的百姓以前主要的生計一部分為務農,而還有不少人都是獵戶,靠著行獵為生,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靠著採礦為生,在陽城縣境內,最不缺的就是煤礦,除此之外,就是東冶鎮一帶的鐵礦,也有部分人是靠著在這些礦點採礦,換取生存資源的,人群構成可以說是相當複雜,也正是因為這裡的獵戶眾多,更使得當地匪患眾多。
(小小的慶祝一下,今天下午再更一章!明天就要下榜了,哪位朋友如果還沒有收藏的話,煩勞註冊一個,收藏起來,以備以後你再想起來看這本書的時候,方便查詢!也不算麻煩!)
第二十八章 長久之計
(第三章到,求幾張紅票!)
當地因為連年的匪患的禍害,加上前年山西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早已是民生凋敝,原來生活在這一帶的老百姓們基本上可以說已經是十不存三,不是被殺就是被餓死了,要麼就是為了求活,遠走他鄉另謀生路去了,加上趙大同和肖屠戶們在當地搶大戶,殺了不少地主人家,又逼得一些地主不得不收拾細軟逃入陽城縣抑或是它地,使得當地許多地方都出現了大批的土地撂荒。
不過相對這樣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雖然當地可耕土地不算多,但是眼下大部分已經撂荒,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