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層耀眼的金色,山下的舞陽河泛起點點白光,可以看到河邊古老的碼頭以及停泊著的小小篷船;在遠處的山岡起伏之間,府城牆的斷壁殘垣若隱若現,似乎仍然能夠想見當年的兵戈鐵馬;附近有剛起的新墳,燒過的紙錢被春風吹得四處飛揚,讓人不能不有生命悠悠如懸、人生如寄的感喟!在這樣的境界之中,回首一些往事,回想一些故人,突然就會真實地感受到自己也不過是天地間的一個匆匆過客,人在旅途,明天的我又將身在何方呢?
去鎮遠探幽(2)
回到山下的旅居已是傍晚時分,即使這個處於偏僻一隅的小小山城也未能免俗,夜市的喧囂正在昭示著商業的繁華,舞陽河畔的劇院裡有歌舞表演,很遠就能夠聽到大喇叭裡播放的流行音樂,幾個濃妝豔抹的小姐袒胸露背站在高處,用誇張的動作跳著不入流的舞蹈,用妖嬈的媚態吸引著過往的行人。
在這個遠離故土的山城裡,在春風的撫卹中,似乎有一種無名的誘惑在撩撥著自己的心,使我在這樣的春夜裡,無端地多了一絲淡淡的鄉愁……
讀《邊城》走邊城(1)
知葉0489�發帖時間:2002�02�2120∶44∶00
終日生活在城市的鋼筋混凝土森林裡,到處霓虹燈光閃爍,車水馬龍,流光溢彩。久了會有一種厭倦,厭倦這現代都市的喧囂;會有一種渴望,渴望人世間的世外桃源。
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是一首田園牧歌,早就想去領略那裡的自然寧靜,今年春節大假,相約幾位都讀過《邊城》的朋友,開始了我們的茶峒鳳凰行。
《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的代表作,汪曾祺在金介甫作的《鳳凰之子沈從文傳》的序裡寫道:“沈從文在一條長達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輩子。二十歲以前生活在沅水邊的土地上;二十歲以後生活在對這片土地的印象裡。”是什麼使沈從文一輩子都忘不掉沅水?是魂牽夢縈的故鄉情。於是沈從文把他故鄉的如詩如畫的山光水色和生動細膩的人物形象一一展現給我們。
茶峒
茶峒是《邊城》故事發生地,因邊城而聞名。
2月14日,我們從秀山來到了茶峒。沈從文描寫的茶峒可真美!那一幅田園牧歌式的景色無一地無一時不使人神往傾心。
河這岸是重慶秀山的洪安,河對岸就是湖南花垣的茶峒。遠遠望去,河對岸臨江岩石上有沈從文書寫的“邊城”二字。終於來到了心儀已久的邊城。河邊有渡船,當地人叫拉拉渡,是用一根鐵繩橫兩岸,船家靠攀緣鐵繩慢慢地牽船過對岸去,而不用櫓和槳,我們也上了這拉拉渡船過對岸去茶峒。沈從文筆下的渡船是用竹纜,我們現在乘的渡船改用了鐵纜。翠翠和爺爺還有黃狗就是在這擺渡吧?這裡就是翠翠生活的碧溪嘴嗎?
“到了一個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條黃狗。”喲,怎麼沒有了白塔?問船家,答:早沒有了。想想《邊城》,在那個雷雨交加的晚上“泊在崖下的渡船,已不見了”。“白塔業已倒塌。”“這個老年人在雷雨將息已死去了。”後經過募捐,“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不知為什麼現在卻沒有了白塔?
從渡口乘小舟順河而下200米到一小島,島上有年輕美麗的翠翠和黃狗在一塊兒的塑像,梳著獨大辮的翠翠深邃期盼的眼光凝望著遠方,“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裡為歌聲把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