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要是沒有什麼事情的話,我就準備回去休息去了,明天還要找鄒文懷他們開會呢”
“去,我們……等等”老黃本來準備說沒事情了但是想了想卻發覺還有一件事情沒說,於是說道:“昨天下午,港島貨運碼頭的周先生告訴我,說你在英國買的一批老舊裝置已經運到了港島,叫你有空就去簽字收取”
“哦?什麼裝置?”林宇心中一動,暗忖道“莫非是勞斯萊斯拆卸下來的那條發動機生產線不成?”
“好像是一條破舊的發動機生產線”老黃也不敢確定,因為他不是本人,除了林宇之外恐怕就只有海關知道了
“呵呵,還算講信用”林宇笑著說道
……
……
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汽車工業從零起步;到1988年;達到最高年產量64萬輛;形成了以年產10萬輛“東風”和8萬輛“解放”的中型卡車為主體的汽車工業體系;為發展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勳然而;汽車的產量和品種遠遠未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從19501988年;我國累計進口汽車130萬輛;用人民幣365億元;其中進口小轎車26。8萬輛;用人民幣42億元僅19811988年就進口汽車59萬輛;用人民幣231億元;約相當於同期石油出口收匯的13在現有民用汽車480萬輛保有量中;進口車達136萬輛;佔28。3嚇進口車特別是進口轎車充斥國內市場;不僅使大量外匯外流;而且傷害了民族自尊心
13年來;汽車工業隨著國民經濟的波動;也經歷了三上三下的曲折道路;而且每一次波動的幅度;都過了同期國民經濟的波動幅度進入90年代;汽車工業又一次在市場疲軟的打擊下出現了滑坡“八五”時期汽車工業到底應該加快發展;還是應該限制?怎樣規劃90年代汽車工業的發展目標?發展汽車工業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
短短13年,汽車已經從以前的“官車”進入尋常百姓家,在這短短13年中華夏汽車經歷了上世紀70~80年代的“紅旗”和“上海牌”時代的艱難自主摸索、80~90年代的大範圍合資和90年代~21世紀初的自主群飆三個階段
13年間華夏汽車行業經歷了從10萬輛到接近50萬輛的爆發式增長
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紅旗轎車雖然為國人帶來了自主轎車工業的喜悅,但是由於基礎工業的薄弱和人才匱乏,從1950年到1980年期間的汽車工業多的停留在簡單的模仿和複製階段
進入改革開放30年之後的時代,汽車工業也開始迎來一輪的發展契機1984年上海大眾開始的合資成為華夏汽車業發展的重要分水嶺,改革開放結束了長達多年的“引進還是購買車型”的爭論拉開合資時代的大幕,引進合資階段的典型特徵為“拿來主義”以上海大眾作為標本的合資程序為華夏汽車的技術引進、吸收以及培育人才,給華夏汽車工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以技術換市場”的合資建設大大縮短了華夏汽車接軌全球的步伐
但由於政策上的約束和跨國公司的技術壁壘,華夏汽車業發展緩慢由此,華夏人自主造車的夢想愈加強烈但在沒有技術背景和人才隊伍的前提下,引進、消化、吸收外國產品及技術成為模仿創階段的典型特徵
林宇記得在前世在華夏汽車工業50年的積累和10多年的合資程序之後,隨著經驗的不斷豐富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在國家提倡自主創的大背景下,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一批自主研發的自主品牌汽車也應運而生上世紀90年代末期的華晨汽車、吉利汽車以及奇瑞汽車開始艱難起步,進入21世紀之後,整車研發、核心零部件技術的掌握成為自主創階段的重要特徵2003年開始,汽車市場的井噴成為自主品牌集體狂飆的催化劑以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