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謙平帶來培訓的人被安排在了學校裡面,他們和新一屆的夜校學生一起,參加基礎的文字培訓。
吳水生校長很有經驗,這已經不是他們第一次搞這樣的培訓了。
因為黑牛城裡各種公告文字,已經完全全面轉向簡體字了,書寫方便的同時,也算是從根子上和其他地區隔離了開來。
有些簡體字看著簡單,就是原來文字缺筆少畫一樣的字形,連蒙帶猜的也能明白它們的意思。
可涉及到數百冊的說明書籍,裡面的文字更是不計其數,裡面講解的安裝測試技術,一點點引數的不明確,就可能造成極大的損失。
安全起見,王謙平怎麼可能允許帶來的人,使用連蒙帶猜的方法學技術。
學校裡面的脫盲夜校,就是開始從簡體字教起,正適合他們這樣的人重新學習一遍。
還好,王謙平帶來的人都算聽話。
也可能是王謙平開始挑人的時候,就把這裡面的規矩說清楚了。
黑牛城和其他的地方不一樣,有的地方寬容,有的地方嚴厲。
他們是來學東西的,不是來反駁老師的,自然容下太多質疑。
脫盲夜校裡有成熟的拼音系統做啟蒙教材,幾個成年人學的很快。
把拼音學完之後,就能夠自己依靠字典查字認字,一下加快了不少學習的進度。
這麼長時間以來,裝備部最先用上最厲害的裝置,整理記錄下的文字材料更是數不勝數。
他們根據實際情況編制了不少的說明書,就是減少人工的知識傳授。
看書就行了。
技術人員只負責解決高難度的問題。
這都是他們一天一天積累起來的,容易出現的問題全都記錄在上面,能夠讓後面學習的人少走彎路。
最核心的部分,仍舊掌握在裝備部自己的人手裡。
這些外發的說明書,已經足夠指導粗懂技術的人,把裝置正常安裝起來。
一群來自宋國的人,在王謙平高價懸賞的情況下,開始廢寢忘食的抱著書本吸取知識。
而王謙平,就像一個沒事人一樣,天天和白文棟混在一起,裡裡外外閒逛,好像是要把黑牛城逛一個通透。
上一回,王謙平帶著任務,時間緊了些,只是把南北兩座屬於黑牛城的鎮子粗略的逛了一遍。
這回時間充裕,直接把什麼黑牛城日報,廣播樓,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百姓文化廣場,特色茶館酒樓,就連熱鬧有所回落的連鎖怡紅院,也都看了一個遍。
不一樣。
真是不一樣。
百姓的日常生活,就大大的與南邊不一樣。
還有滿街的燈光,直接把夜裡的街道,照的如同白天一樣光亮。
有專門的人組織檢查衛生和治安,類似的衙役和民眾之間不再是雞飛狗跳式的紛爭,而是和諧友善的互助。
安全,祥和,就是王謙平在夜晚的黑牛城街道上最深的感觸。
還有那些古怪的電動車輛,固定的行程路線,讓沒有馬車的百姓只需花費幾個銅板就能舒服的抵達遠處的另一條街道。
確實做到了服務百姓,以民為本。
百姓反饋的就是遵守秩序,服從管理,一片祥和。
唐時就掛在文人嘴邊的民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這裡得到真實的體現。
感慨之餘,王謙平更對黑牛城的電力裝置有興趣。
安豐鐵城已經能夠量產的蒸汽機殼體,加上幾件精巧的零件,聽說就能帶動發電的裝置。
但這玩意一直是黑牛城嚴格控制的東西。
黑牛城對外倒是不限制賣蒸汽機和配套的發電、充電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