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5章 西邊和北邊的訊息

蒲速烈武安關心的黑牛城鐵料產量這些事情,早已不在白守良的重點注意範圍。

白雲鎮隨著南北鐵料和石炭的彙集,加上裝備部用上了改進的蒸汽動力裝置,大大加強了分選、碾碎、運輸、轉運、投料、延展等等工序的運轉速度,產出數量已經有些趕上廣勝軍掌控的鐵城的三到四成。

若不是道路限制和各項渠道還才展開,這個產量還能繼續擴張。

採用原料換成品的加工方式,大大增強了礦石的儲備。

靠技術掙錢,就是這麼爽利。

在和淮河兩岸各方勢力加強貿易往來的同時,往西和往北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好訊息傳來。

往西,跨越險峻的牛欄山群山,在淮河支流渒水的西岸,群山裡確實有著鐵礦的痕跡。當地人費點心力,運氣好也能找到幾塊帶著淺褐色鏽跡的石頭,拿到鐵匠鋪,多少能換點鐵料。

只是,大塊的石頭並不好找,找到了也得有經驗豐富的鐵匠才能把這些石頭煉化成粗鐵,還是那種不怎麼堪用的型別。

總得換算下來,花費的時間和金錢相比買點成品的鐵料,省不了太多。

這也是當地人不怎麼醉心於尋找鐵礦石的原因,也對外地人不怎麼隱瞞這些事情。

也不是沒人想過山裡可能有些礦脈之類,可一來技術有限,會勘察的人也看不懂這些散落範圍達到幾十公里的山裡,並沒有明顯的礦脈特徵。

二來,鐵礦一直是官方專營,私人贖買一點小的坑洞,找的也是好挖掘、成分高、質量好的鐵礦,根本看不上這些品味不高的散礦。

要官方來大規模發掘,目前發現的跡象又不足以讓人覺得有利可圖。

用一句話形容就是,食之無肉,棄之又有點惋惜。

這樣的情況下,也就放任著任憑百姓靠運氣東邊挖一挖,西邊挖一挖,成不了什麼氣候,也積攢不起來什麼規模。

從黑牛城出發往西的探礦隊伍,是帶著白守良明確的指向的。

大致的河流方向從古至今改變不多,以牛欄山的方位作為對比的標準,要找到霍邱並不太難。

但是,霍邱說是鎮,人口不多,周邊卻是地盤不小。

按照白守良大致的記憶,具體的礦點也不在現在這個霍邱鎮,更靠近草湖村的樣子。

那裡,有一個稍微表層一些好開採的礦點。

如今的草湖礦點,與渒水西岸的霍邱相比,品位質量並沒有好上多少,只佔了一個埋藏深度稍好,更集中,更方便發掘而已。

南邊宋國的鹽鐵司看不上這些品味的鐵礦石,黑牛城卻是來者不拒。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精煉不易,對鹽鐵司來說發掘一下得不償失的鐵礦,到了白雲鎮,統統摻進大爐子,也能產出點不小的鐵料出來。

運用了大型轉爐裝置,加上焦炭、機械鼓風、金屬溫度計這些調控的技術,粗劣的鐵礦石也能被利用起來。

比不上交換而來的原材料,可真的能用,算得上又一條備用的渠道。

走渒水入淮河是順水方向,只需要七八個時辰的水路運輸,就差不多能夠到達牛欄山東面的黑牛城地界,這也是草湖鐵礦讓黑牛城眾人心動的原因。

除了西邊來的好訊息,北面的訊息也不錯。

北面的潘集、張集都找到了不少的石炭採挖痕跡,只是由於燒起來臭味刺鼻,才沒有大規模運用起來。只有實在沒得柴火可用,或者在室外要大規模生火的,才會採挖一些使用。

白守良知道,所謂的臭味刺鼻,那是含硫過多的緣故,還有燒煤若是不注意,燃燒不完全很容易產生有毒的一氧化碳等氣體,神不知鬼不覺的就害了人和牲畜的性命,也是百姓避之不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