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有意思的是,李長貴剛到壽州榷場的時候,時間正好是黑牛城從雁石鎮收縮,預備和張衙內死磕的階段。
那個時候,感受到安豐形勢變化不小,前景看不分明的時刻,各大商隊減小甚至停止了往安豐牛欄山的流動。
黑牛城當時的聲勢規模雖然不小,卻被安豐軍和雁石鎮壓制著,往外的名聲擴散的速度根本與它的實力不相符合。
流落在榷場周邊艱難存活的李長貴,耳邊聽過黑牛城的一些訊息,大多都是非常離奇的程度。
不鏽鋼鐵器,衣襪鞋帽等等,在大商家之間都瓜分乾淨,根本輪不到小夥計來嚐鮮。
後面白守良據守黑牛城,北渡淮河新建白雲鎮,直到武安和石林接過北面貿易的大頭,週轉規模放大數倍之後,有關白雲鎮的訊息才實在遮掩不住。
一個南邊來的土匪鎮子,薪水頗厚,自帶數萬災民,愣是在荒山野地裡搞出一大片工坊,熱火朝天的發出來海量的貨品。
還有,城裡的大多都是宋國百姓,不用受太多衙役壓迫,靠著力氣本事,甚至參加考試就能享受豐厚福利。
這不是最適合李長貴的地方麼?
他跟著商隊跑到白雲鎮的時候,卻沒趕上誰適合的時機。
在北岸剛立住腳的白雲鎮,為了防備太多可能有其他心思的邊民,把吸收人手的程式增加了不少的難度。
認字,有點技術本事算是入門,可要真的拿到黑牛城的正式認可,以及公民身份,就得經歷更為嚴格的審查和測試。
這個階段大概叫做實習考驗期。
時間上,有長有短。
到了潘張石炭礦發現之後,和金國方面有了不小爭執,更是收緊了考察的口子。
李長貴識字,有點小頭腦,發現不用如何也能在這邊過的如魚得水,有點恢復他在建康府的生活模樣。
腦袋一熱之間,用點小聰明製作了可以長期住在白雲鎮的證件,就此慢慢恢復平靜。
在他想來,數萬人的城鎮,還是短時間內膨脹發展起來的,由一幫一年前還是土匪的傢伙來管理,發現他的小勾當的機率,絕對是非常小的。
李長貴在壽州榷場那種地方,都能靠偽造通關文書矇混過關,可見一般的搜查手段對他根本用處不大。
只要不太顯眼過分,沒人注意他這個小嘍囉。
就算是到了鳳城,窮困之下,他還偽造了數十兩的小額銀票,改善生活環境。
再大,人家查驗的就會更為仔細,保不定就有什麼密押暗號之類。
自然不敢貿然行事。
小額銀票作假搞的多了,市面上也開始有些傳言,喊打喊殺要抓住這個傢伙。
搞的李長貴越發的不敢在鳳城待了,還是覺得白雲鎮是個好地方。
若不是這回因為刺客的事情,核查的特別嚴格,李長貴搞不好就能再過上在怡紅院裡備受追捧逍遙的生活。
看到白守良用卡片在一個鐵傢伙上面一晃,真的那一張,會有“滴”的一聲,還有一個紅點亮起。
他自己做的假的那張,毫無反應。
雖然不知道這是什麼情況,但看到白城主戲謔的表情,他心裡沉了下去。
真的是栽了!
“就這樣了,看怎麼樣吧!”
認賭服輸,從逃出建康府的那一天起,就活在擔驚受怕之中,落在土匪手裡有個結果,也不算壞事。
黑牛城的土匪和其他地方不一樣,有點講理不說,還有點說不出來的味道。
他們下轄十萬百姓,沒多少逃跑,就能說明不少問題。
拿李長貴怎麼辦呢?
白守良來之前並沒有什麼打算,只想看看能搞出假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