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6部分

統領一職,開始籌劃起水軍之事情來,關羽給周倉撥了一些人馬給他,還給了他不少銀兩讓他就地取材建造船隻,關羽又找到李嚴協助周倉建造船隻開來,李嚴自從跟隨關羽之後雖然也效命沙場,不過關羽對他的培養還是側重與後勤方面,李嚴掌管的事務也多是服務於整個軍隊的後勤保障方面,包括軍隊的生活起居,各種裝備給養工事的準備,調劑各兵種的分配了,還有遇到有傷亡的他要保障及時的給予救治,李嚴跟隨關羽這麼多年對於後勤保障工作積累了不少的經驗,關羽對他的能力也十分的讚賞,雖然在戰場上效命的機會不多,不過作為幕後的將領關羽一直都對他器重有加,給他的待遇從來都不低於前方作戰的將領,而這次李嚴又再次被委以重任幫助周倉打造水軍,周倉自然不敢怠慢,他本身也是個急性子,領命之後便與李嚴馬不停蹄的就張羅起此事開來。。。。。。。。。。。。。。。。。。。。。

水軍的事情有了著落關羽便找到張既,在張既、陳宮、段煨的陪同下遍尋三輔各地開始了對三輔一帶的調研,張既陪同關羽察看這一帶的風土人情和社會情況,透過調研關羽發現這裡的農業生產已經遭到破壞而這裡的水利工程也跟著遭到了損壞,關羽察看關中的農業著重察看當地的水利工程,俗話說“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而關中一帶水利資源十分豐富,擁有洛水渭水等眾多河流;處於這個年代的關中地區降雨十分的豐富,而黃河遠沒有現在這麼糟糕,水質也比較清澈,關中一帶沒有風沙完全被綠色覆蓋,所以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十分有利。

正文 第317章 調研關中水利

關中地區之所以沃野千里農業發達,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裡有豐富的水源,有了黃河的有效灌溉,這裡的農業就可以擺脫靠天吃飯的不利局面,當然農業能得到有效灌溉還得益於在先前修建的各種水利工程,關中平原西起寶雞,東到潼關,北抵北山,南達秦嶺,面積約34000多平方公里。由於黃河最大支流渭水自西向東流經全境,所以又稱渭河平原。它由黃土沉積而成,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無霜期較長,180—200天,這些都有利於農業的發展。但降雨量較少,多年平均在500—700毫米間,又多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不能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要,特別是春播的需要。為了發展關中農業,必須發展水利,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們相繼在這裡鑿成鄭國渠、白渠、成國渠等一批重要的灌溉工程。

最早在關中建設大型水利工程的,是戰國末年秦國穿鑿的鄭國渠。當時所以要興建這一工程,除上面所說的自然條件因素外,另一個因素是政治軍事的需要。

戰國時,我國曆史朝著建立統一國家的方向發展,一些強大的諸侯國,都想以自己為中心,統一全國。兼併戰爭十分劇烈。關中是秦國的基地,它為了增強自己的經濟力量,以便在兼併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很需要發展關中的農田水利,以提高秦國的糧食產量。

韓國是秦國的東鄰。戰國末期,在秦、齊、楚、燕、趙、魏、韓七國中,當秦國國力蒸蒸日上,虎視眈眈,欲有事於東方時,首當其衝的韓國。卻孱弱到不堪一擊的地步,隨時都有可能被秦併吞。公元前246年,韓桓王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採取了一個非常拙劣的所謂“疲秦”的策略。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員鄭國為間諜。派其入秦。遊說秦國在涇水和洛水(北洛水,渭水支流)間。穿鑿一條大型灌溉渠道。表面上說是可以發展秦國農業,真實目的是要耗竭秦國實力。

這一年是秦王嬴政元年。本來就想發展水利的秦國,很快地採納這一誘人的建議。並立即徵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命鄭國主持。興建這一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韓國“疲秦”的陰謀敗露,秦王大怒,要殺鄭國。鄭國說:“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