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6部分

性蟋蟀會更加賣力地震動翅膀,用動聽的歌聲,尋找佳偶。其中歌王當屬長顎蟋蟀。體長可達20毫米左右,觸角長約35毫米,因兩顆大牙向前突出,故名長顎蟋蟀,俗稱薩克斯。除了善於歌唱,蟋蟀還十分好鬥。

當今社會賞玩鳴蟲似漸成風尚,無論是京城、上津、中海、粵州、香港等大都市,還南】京、杭】州、蘇】州那樣的中等城市,以及鹽城射陽市縣級城市,都有規模不等的鳴蟲市場。賞玩鳴蟲作為娛樂活動,多少可以折射出現代人渴望返樸歸真的意趣。

一年一度的蟋蟀大賽於10月底在京城舉行,北京市約400多名蟋蟀愛好者參此次蟋蟀大賽將持續一個月,蟋蟀愛好者全部來自民間,最後取得冠軍的蟋蟀將獲‘蟲王‘稱號。據天朝蟋蟀專業委員會會長吳繼傳介紹,目前京城市大約有近十萬名蟋蟀愛好者,在蟋蟀專業委員會註冊的就有1000多人。雙休日在京城的一些公園,經常會看到他們三五成群地在鬥蟋蟀。

蟋蟀又名蛐蛐、促織,從唐朝天寶年間開始養鬥蟋蟀,興於宋,盛於明清。以前,在京郊香山、玉泉山、溫泉等地,蟋蟀俯首即得,即使城內的故宮、北海、天壇、太廟等地也能捉到蟋蟀。白牙青、白牙紫、垂青一線飛蛛、鐵彈子都是北京知名的蟋蟀品種。京城民間始終保留著玩蟋蟀的習俗,各路玩兒家經常聚集到一起聊蟋蟀、鬥蟋蟀。盛行時宣武門、牛街、椿樹上頭條是有名的擺擂臺、鬥蟋蟀的地方。

如今,京城的蟋蟀越來越少了,於是北京的蟋蟀愛好者爭相跑到千里之外的寧陽縣購買。目前人工繁殖技術的發展使玩蟋蟀者一年四季都能聽到蛐蛐的叫聲。近些年,冬季裡繁育蟋蟀的行當在天津火熱起來。現在,京城官園等蟲市裡的蛐蛐兒大部分是來自上津。

蟋蟀、油葫蘆、蟈蟈號稱中華三大鳴蟲。三大鳴蟲中,玩得最好、最精彩、最有文化韻味的當數蟋蟀。古人玩蟋蟀講究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叫‘留意於物‘。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南宋宰相賈似道,竟然因玩蟲而誤國;第二種境界稱‘以娛為賭‘,把鬥蟋蟀作為賭博手段;第三種境界叫‘寓意於物‘,這是最高境界,多為文人雅士所為。

位於京城西便門明城牆遺址城樓的京城第一座鳴蟲館‘古道茶苑‘,是京城新近開設的喝茶同時品味蟋蟀文化的場所。茶苑內掛著蟋蟀畫譜,放著蟋蟀影雕,擺擂臺、鬥蟋蟀的玩友們紛紛來此重溫舊時遊戲。

蛐蛐的歷史很多,小時候袁本初也只是抓過幾只,卻是受到國產的動畫片的影響,那個時候學生之間不引起鬥蛐蛐的活動,只是單純的飼養在火柴盒裡面,以青椒為食物,不過一般來說個把天就死了,不會飼養唄。

對於這個裡面的門道袁本初還真的不是很瞭解,詢問道:“樊巴,你玩這個幹什麼啊?”

“附近的村民興起的啊,閒著沒事就去鬥一鬥,小賭怡情嘛,我這隻大將軍可是為我贏了一百塊呢!”聽著樊巴興奮的樣子,袁本初勸解道:“你喜歡沒什麼問題,只是別賭太大,這樣對你不是很好的,從小變大,興致就改變了。”

樊巴無所謂地道:“一般一盤就十塊左右,袁哥這一點我懂的,不會賭太大,而且在不影響工作的基礎下。”

袁本初聽後還是不太放心,對樊英溪使了一個眼神,她好像並不在意,說道:“袁老闆,樊巴心裡面有數的。”袁本初聽了只好暗自言道:“只有真正經歷了才會懂得啊!”

袁本初也懶得多說什麼,在他的印象裡面賭博都是從小額開始的,所謂的小賭怡情只是一種說辭,實質上還是在賭博,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今天贏了,明天就想著再贏,一旦輸了就要去找場子,反反覆覆,最終家破人亡。

國人賭博的風氣一直沒有停止過,樊巴可能掉進了某個組織的圈套裡面,讓他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