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4部分

出。西涼經過前番的激戰,損失不可謂不小,在人、財、物方面都有所減少,可以說百廢俱興,張既接管的是一個爛攤子,他要從新理順一下西涼的事物。

張既首先從整頓吏治方面入手。在西涼涼州是第一大郡除此之外還有金城、敦煌、張掖、西平、西海、酒泉等六郡,一共七個大郡,作為郡守執掌一方握有軍政大權,同樣是地方大員乃是實權派,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他們的任用得失直接關乎大局的穩定和發展,張既作為馮翊太守出身深知這郡守之職的重要性,作為郡守治下不乏人口還領導眾多縣令,責任重大,而要在治下幹出一番成績就必須首先打造一支精幹的領導隊伍,以便開展工作,這支隊伍必須可靠對自己效忠還要有能力。唯有確立了這支隊伍方才在治下幹出一番事業,這就是一個團隊。

張既之前擔任馮翊郡守能幹出那麼大的業績,將政績搞成三輔第一,除了他制定的政策措施得力外,兩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用人得當任人唯賢,擔任馮翊郡守的那些年。張既提拔了大量人才而且將他們充實到了領導崗位,當然提拔最多的都是縣令,縣令的官職雖低然卻是當地的一把手,權力不容小覷,如果他們有能力將一個縣治理好了。所有的縣的政務搞上去了那整個郡的政務也就上去了,如果一個縣都出了問題那必然會掣肘整個郡的發展,這也是常說的水桶原理,擔任了這麼多年大郡太守的張既在人事方面自然要謹慎,這次他來到西涼,來到這個陌生的地界擔任一把手,雖然關羽給自己配備了左膀右臂,但張既要幹出一番事業手上仍然亟需一批人才,不過張既在上任伊始就跟關羽提出了這個問題,他向關羽建議要從之前的馮翊帶過一批人跟著他一起來到西涼,也就是說張既從馮翊搬兵跟隨他一起來到西涼,這也是張既擔當了一把手來到西涼跟關羽講的條件,起初關羽有些不同意,如果那些人都被他帶走了,馮翊豈不是要空虛?不過還是擰不過張既幾次三番的要求,後來關羽乾脆同意了他的請求。

張既從馮翊帶來了幾個“心腹愛將”,而這幾個人也都是他的得力干將,但一反常態張既所帶的這幾個人並非他身邊之人更不是輔佐他的官吏而是清一色的縣令,也就是他帶著幾個縣令來到了西涼,其實張既沒有帶身邊之人而是帶著這些人來到西涼,有他的想法,來到西涼擔當大任,要按照關羽的囑託幹出一番成績,張既不缺伺候他的人也有了輔佐之人,他唯一缺乏的就是那些地方上的“一把手”,他要將自己帶過來的這些干將全部充實到各郡,讓他們在新的崗位上繼續歷練就像自己一樣。。。。。。。。。。。。。。。。。。。。。。。。。。。。。。。。。。。。。。。。。。。

經過一番認真調研和精心謀劃,西涼的人事變動悄然拉開序幕,俗話說“哪的兵哪的將”為官者對於自己的親信最為欣賞和信任,尤其是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任職,來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擔當,更需要一批親信輔佐,這樣方能有利於開展工作,張既決定將自己帶來的這批人提拔到各郡擔當一把手,當然這樣做需要做好其他在任者的安置,張既透過調研發現西涼治下的七個郡,唯有兩個郡的郡守讓他看的過去,其餘駐郡的太守不是年邁就是能力低下要不就是疾病纏身,只有兩個郡的太守能說得過去,這樣一來就空出了五個位置,而他帶過來的縣令只有四人這樣還需另謀一個人選。

張既經過認真研究決定讓楊秋擔任涼州太守,他認為楊秋擔任這個角色再適合不過了。楊秋有過領兵打仗治軍的經驗,追隨馬騰擔當副將,在領導軍事上不含糊,楊秋對於西涼的情況也比較熟悉。對於涼州的事務也比較在行,屬於本地產生的官員,熟悉本地的事務,再一個就是將楊秋提拔到這個崗位有安撫他的味道,楊秋追隨馬騰投誠關羽結果沒有隨馬騰回洛陽而是繼續留在西涼,擔當張遼的副將,心中多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