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左右金吾衛,這四軍八萬人專門負責的是京城警衛。
皇帝近衛四軍雖也在北衙序列,但直接歸屬於皇帝親自掌握。
海軍則設有四個艦隊,北海東海南海西海四艦隊,每艦隊兩萬,編八萬人。從朝鮮平壤一直到信度港。
而南衙衛軍,編為十六衛,每衛兩萬,共三十二萬。
南衙各衛設衛指揮使司,司下設師部。指揮使司和師部平時不統衛兵,只有軍官和參謀人員。
而各衛下以營為單位駐紮於各處。
戰時,按樞密院、兵部命令,集結兵馬,組建團、旅、師甚至是集團軍等作戰單位,由朝廷派出將領指揮作戰。
北衙軍力增加了,達到了二十萬,分皇帝近衛軍和皇帝侍衛親軍兩個系統。近衛軍負責的是帝國五京重鎮守衛,侍衛親軍為守衛漢京和皇宮。
侍衛親軍其實是在內三衛五府上演變而來的,但不再是以功臣勳戚和官員子弟充任,而是以精英將士選任。
但這個軍制的核心,還是職業軍官加職業士官和義務兵制。總兵力依然是六十萬人,依然是採用兵將分離,中央也是軍政和軍令系統分離,兵部負責的是軍政系統,樞密院負責的是軍令系統。
總的來說,三衙負責的是統兵權,樞密院是調兵權,皇帝擁有選將權。
各軍平時以營為單位駐防,只有戰時才設立團旅師軍等大單位。
不過長孫無忌還是發現了不少不同的地方,這個新修改後的軍制裡,三衙的職責劃分更鮮明瞭,北衙負責的是五京,南衙負責的主要在四邊,而海軍主要負責沿海。
再一個,按張超這個方案裡,以後各衙各衛的兵,不再是交叉安置。過去南衙十二衛的軍府,是交叉存在的。一道內,可能十二衛的軍府都有,基本上就是各衛的軍府遍及全國,並不是只駐於一地。
而現在,張超卻改變了這種做法,南衙的十六衛,三十二萬人,各衛下邊的營,基本上都集中在一片地區。
五軍都督府是朝廷樞密院的派出機構,這點沒變,只不過現在五軍都督府駐地正好在五京或附近,因此也兼管北衙近衛六軍。
不過在沒有皇帝、樞密院、兵部的授權命令下,五軍都督府也還是無權直接統兵調兵的。
長孫無忌覺得張超的這個新方案,倒沒什麼太多可挑剔之處。而且上次聽了兒子的話後,他也不想再在這裡挑刺。
兵制改革張超勢在必行,攔肯定攔不住。
他抬起頭,望著張超,問,“這個方案我沒意見,但諸衛將領如何安排?”
張超笑笑,在這個新軍制下,其實誰當各軍各衛的大將軍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因為不管南和還是北衙,平時都是以營為單位駐紮各地的,團、旅、師,非戰時是不設軍官和指揮機構的。
而軍、衛一級,雖設有指揮機構和參謀人員等,但他們卻無權統領各營。就算是戰時,也不是諸衛、軍的將領直接統兵,而是要皇帝另選將的,士兵也是從各處抽調。
在這種制度下,那些大將軍、將軍,其實只是相當於一個軍階了。
“諸衛、軍將領軍官人事問題,這個得先透過了這個軍制改革案後,到時重新調整諸軍衛的兵馬編制、駐地時,再談。”
長孫無忌很乾脆道,“我支援這個軍制改革案。”
房玄齡看的很仔細,這個時候也看完了。
“我也支援,希望儘快拿出方案,早點整編好,該換防的換駐,移駐的移駐,遣散的遣散,不能讓那麼多兵馬一直都聚在京畿地區。”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都同意了首相的軍制改革案,那其它六位輔相更不會反對了,於是乎,大家一致同意,全票透過。
“很好,我一會就把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