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點銀子什麼的。
“聽說還有個什麼別子銅山,你們說這倭國怎麼到處都是銀啊銅的,這唐津附近會不會有一座大金山什麼的?”劉仁軌突然問。
參謀們面面相覷,他們學的是可不是礦產地質,也不是什麼堪探專業,哪裡懂得這些。有沒有金礦這誰知道,他們學的是指揮參謀,是作戰計劃,是繪製地圖,分析情報等等。
“那你知不知道這鳥地方除了這座港口,還有沒有什麼特產啊?”劉仁軌不滿的問參謀們。
“司令,這裡有複雜的海岸線,眾多的島嶼,因此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最有名的特產就是鮑魚了,另外生薑也很有名。”
“生薑和鮑魚?”劉仁軌失望的搖頭,他要那麼多生薑和鮑魚做什麼,生薑炒鮑魚嗎?
“那這裡的豪強是哪些家族?”
“司令,有龍造寺氏,少貳氏、松浦氏、有馬氏、大村氏等家族,比如肥前守護就是龍造寺家族,而唐津屬於肥前國的松浦分郡,因此這裡實際上則是由松浦氏家族控制。”
倭國改革,推行令制國,國又稱州,州下有分郡。
每個令制國,有天皇授任的守護大名,各分郡則有小名主。實際上這些大小名主,本身就一直是盤踞佔有各地的豪強貴族,天皇的授封,不過是給那些實際地方控制者一個名頭而已。
“既然沒銀山也沒金山,連點像樣的土產都沒有,那我們呆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派人去找找這個龍造寺家族,要是聯絡不上,就找松浦氏等家族,跟他們說明白情況,讓他們識時務為俊傑,早點投降歸順,這樣呢,我們省點事,他們也能保留下家名,這些倭人不是最注重家名嗎?”
“老子還急著去那個石見國見識見識下銀山呢。”
劉仁軌可是投錢入過石見銀山礦產公司的,做為股東,雖然不是什麼大股東,但畢竟是個股東,他希望公司早點開採。要早點開採,肯定先得把銀山打下來再說。
九月初一。
皇太子張在薛仁貴、高侃等諸位大將的護衛下,率領數萬大軍抵達唐津。
唐津港,一時間兵馬雲集,戰艦數百艘,將士五萬餘。
這是一支強大的兵力,可以說,橫掃倭國沒什麼問題。
當然,只有五萬人,要將倭國天皇什麼的掃滅是沒問題,不過要將倭國徹底的納入統治,對張來說,也還是有些考驗。
已經在百濟和新羅取得了不少經驗的張,此時已經不是初到琉求時的那個張了。
扶桑以後是他的太子采邑,他未來還要在這裡呆上十年。
十年時間,他得向皇帝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要不然,必然會影響到他的聲譽。
在琉求時,張對付山夷土著用的是最簡單粗暴的方法,武力征服,迫使他們臣服。
在百濟和新羅,則是恩威並濟。
到了倭國,張下的第一個命令,是派人聯絡九州島上的各個大小名主。
要麼臣服,要麼滅亡。
這就是張發出的聲音。
西海道,十一國。
其中對馬國、壹岐國兩個海峽中的島國都被大華徵滅,還剩下九州的九個國。
九州島九國,這也正是九州島之名來源。倭人每個令制國,也稱為一個州,九國正好是九州。
張以這九州守護大名發出命令,限他們在一個月之內趕到唐津來拜見他。一個月之內未到者,既視為要抗拒大華到底,則大華也將最先發兵攻滅他們。
抵抗,或者臣服。
順者昌,逆者亡。
若不是皇帝那裡早跟張交過底,扶桑交給他做采邑,但是大華未來不可能往那邊移民太多,那片地方,還是得統治倭人為主來發展,若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