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還錢反正是不可能的。
“考慮到朝廷現在確實是沒有錢可還,那麼我們可以用其它東西。比如說,朝廷可以用礦山、鹽場甚至是港口等這些來償還貸款。”李超丟擲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戴胄眼睛一亮。
這倒是一個辦法啊。
朝廷沒錢,可朝廷最不缺的還是那些礦山等東西,如果李超提出要朝廷拿土地來償還,戴胄是不會同意的,土地這個東西還是很敏感的,但礦山這些,就沒這麼敏感了。
“趙國公想要拿什麼礦?”
三百八十萬貫的李記錢莊欠款,戴胄巴不得全部用礦山等來償還,當然,他也不會賤賣。若是可以,他甚至願意朝廷拿礦山等把李記手裡那三百多萬的債券也給換回來。
李超早知道戴胄會同意。
真金白銀換朝廷那些荒山野嶺的,朝廷為何不同意呢。
他早有準備,拿出了一副地圖。
“鹽、鐵、煤礦。”
李超首先瞄準的就是這幾類礦產,朔方道鹽靈等州的鹽湖採鹽承包權,甚至還有河北、遼西、綏遠、淮南、江東、嶺南等幾道沿海邊的鹽場開採承包權。
此外,還有朔方、河東的煤、鐵礦產承包開採權。
李超直接就在地圖上開始標繪,一共有十個鹽場,都是早就堪探好了的。煤礦和鐵礦,也都是早就堪探好的,共有十幾個礦。
“一百年承包開採權。”
戴胄看著這些圈起來的地點,在沉思。
他感覺自己今天有點準備不及,李超卻明顯是早有準備啊。
總覺得這個買賣看似朝廷很划算,但其實是吃虧的。
“一百年太久。”
“戴公,我可是非常有誠意的,我劃出來的這些鹽場和礦山,可都是還沒有開發過的。對朝廷來說,那什麼都不算,一點損失都沒有,就抵消了三百八十萬的借款,這還沒算上利息呢,加起來四百多萬貫呢。”
“我們拿下這些荒地,還得自己修路開發,前期投入那是大數字。總不能我們辛苦的開發,剛做兩年,朝廷就又收回去坐享其成收利吧?”
“一百年還是太久了一些。”
“戴公,我還沒說要永久權呢,只是要了一個一百年的承包權而已。其實細算下來,這是一個真正的雙贏合作啊。朝廷一來免了四百多萬的借貸,二來呢,這些鹽場礦山開發後,我們又還向朝廷上稅的,想一想,一年要新增多少稅收?”
戴胄心裡承認,李超說的沒錯。不過換個角度來想,李家也沒做虧本的生意啊,誰不知道,灞上李家本來就在鹽茶糖酒鋼鐵這些產業做的極大。
朝廷對鹽控制的極強沒錯,但實行的還是民制官收商賣的原則。鹽是由百姓生產,然後官府收購,再賣給商人銷售。
朝廷組建了專門的鹽務公司,還發行了鹽票,讓百姓認購募集資金,又發行了鹽債。據戴胄所知,李超手裡可是握著大把的鹽務公司的股票和鹽債。
同時,朝廷的鹽務公司發行鹽引,因為缺錢,所以早超發了許多鹽引。如今,這些超發的鹽引,李家手裡握的最多。
因此,現在的李家,其實是大唐最大的鹽商。
而現在李家明顯不再只滿足於為朝廷銷售鹽,他們還準備直接生產鹽。雖然戴胄覺得,在如今朝廷的鹽專賣制度下,鹽商產的鹽,必須得賣給朝廷,然後統一排程,看不出李家直接掌握鹽生產的作用,可是他還是覺得,李超此舉大有深意。
而鐵與煤礦,就更加重要了。
李家的冶鐵鍊鋼,擁有的大唐最先進的冶煉技術,單是那一次效能一爐煉出幾百斤鋼液的本事,就不得了了。而據說,這種鍊鋼技術,最重要的就是平爐和焦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