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一次。
可現在都找不到理由。
因為所做之事太過分了!
“陛下,求您輕處,罪臣知錯了!”
徐方年來勁了,求饒聲一直未停。
“你放心,就算要剝皮,你也是最後一個。”
關寧質問道:“超發了多少鹽引,你心裡有沒有數!”
審問第二段開始了。
這也是他在查貪腐案中發現的,也是他所說的,幾乎堪比義蕪渠案件的罪刑!
鹽引是什麼?
關寧一清二楚。
這還是延襲前朝的制度,關寧並未做太大改動。
存在即合理。
涉及到經濟方面的不能亂動,否則改動不對更容易出問題。
國家大事太多,關寧也從未過問,這才是知道問題有多麼嚴重。
鹽引就是鹽商運輸售賣的憑證,先向朝廷花錢購買,這花的錢就是鹽稅。
關寧覺得這個制度不錯,或許可以應用到其他商品,以保證商稅的徵收。
而這套鹽引制度也為國家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鎮北王府鎮守北方時,朝廷就允許發放鹽引。
鹽商可將糧食運到邊疆來換取到鹽引。
這種方式,倒是很大程度的緩解了邊境糧草短缺的壓力,至今也存在,只不過並沒有太大規模,因為北方安穩,用糧需求少了。
雖是如此。
關寧依舊對鹽引制度持有良好態度,因為這鹽引制度,高度類似現代期貨。
按正常的勢頭髮展下去,說不定會引導資本主義開始發展,繼而衍生到其他領域。
可北方戰事越來越少,以糧換鹽引又逐步改為了以白銀換鹽引,並因其特有的屬性,使之成為斂財的工具。
其中有一項就是超發!
鹽引發放本有定額有時效。
長引一年,短引一季。
可逐漸形成暗規,官商預設其期限延長,使得它有了貨幣的屬性,可作為流通金錢的作用來使用。
這一點就讓關寧很驚奇。
還有讓他震怒的就是鹽引超發。
暫且粗略的查辦就發現僅徐方年所在的延州,私自超發鹽引,從中剋扣,提留,引銀達三百萬兩。
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
也就是說,徐方年用朝廷給他的職權私發鹽引,錢未充進國庫,而是進了他私人口袋。
徐方年跟潘玉堂這個大鹽商勾結,都賺的盆滿缽滿。
最後損失的卻是朝廷的公信,受苦受難的也是黎民百姓。
關寧相信,像這種情況絕非個例,應當是普遍現象。
此次要嚴厲打擊,一起查辦!
在關寧提及鹽引之事,不少人都面色微變,顯然都知道這其中有很大的貓膩。
關寧沉聲道:“趙南星,薛慶,毛學真……以內閣,都察院,戶部,大理寺等組成臨時監察,對義蕪渠及鹽引超發等案進行詳查。”
“一樁樁一件件,都要查的清清楚楚,不能放過一個人!”
“是!”
在寒風凜冽中,幾人應聲。
顯然剛才的宣判只是拉開序幕,真正的暴風雨更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