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不過二三十萬人,一人就算按高標準的十八石算,也不過需求五六十萬石糧,這就意味著靈州,能成為整個西北地區最重要的糧倉。
對於大唐朝廷來說,這意味深遠,比一年多收幾十萬貫錢稅都重要,畢竟糧食這個東西是穩定的基石。大唐要控制朔方、河西、隴右,要保證京城的安全,要加強對西北外圍幾處的控制,甚至以後還想往外擴張,那麼糧食就始終是制約的瓶頸。
如果大唐在靈州增加了一個幾百萬石年產的糧倉,那意味極大。靈州可不是在東南,東南雖然糧食產量高,數量多。但從東南運到西北來,這卻是萬分艱難的。
“可是這條唐渠,主幹渠就得修七百里,還是十丈寬的乾渠,修起來可不容易啊。何況,按你說的,要達到灌田一百萬畝的目標,還得修上五百多條支渠呢,這可是項大工程。”
“在平原上挖千里渠道,還算是比較輕鬆一些的。”
“可畢竟是上千裡的渠道啊,這得多少人力多少錢糧啊。”
李超卻不這麼認為,這個工程看似很大,但看你怎麼管理。比如說,可以把這工程分成多段,採用分段負責制。
再比如,可以預先把能灌到的地分下去,然後想要分到田,那就必須出工出力,甚至繳納一點錢先,這樣修渠的人力、錢等都能解決很大部分。
畢竟,分了田後,那就是給自己家挖渠啊。渠挖通了,分的地就是水澆地。沒挖通,那就是塊旱地,這為自己幹活,積極性肯定幹。
就如同美國曆史上開發西部一樣,讓那些資本家去修鐵路,鐵路修到哪,那麼路兩邊多少範圍內的土地就歸他們所有。於是資本家們紛紛組鐵路公司,拼命的修路。
李超現在也準備這樣幹。
歷史上漢朝曾經向靈州移民七八十萬人開發西套平原,而現在靈州人口不過十來萬,就算兩萬府兵的家眷移過來了,那也就增加十萬左右,遠遠還不到這裡的人口承受底線。
靈州就算再遷個五萬戶人口過來,都不會有什麼問題。
一百萬畝水澆地,五萬戶,一戶就算分二十畝地,那也不錯了。畢竟是水澆地,如果再分一些旱地、草地之類的,絕對比許多關中百姓現在的情況強的多。
畢竟關中地狹人多,豪強權貴佔田又多,許多百姓在關中都沒多少田地。
而對於朝廷來說,從關中遷移五萬戶口到靈州,也是有很大好處的。其一,遷走了五萬戶,那麼這些人原來的分的田就空出來了,哪怕他們原來手裡的地不多,但五萬戶,一戶就算十畝二十畝的,也得有幾十萬畝上百萬畝啊,這些地可以再均出去。
而另一方面,靈州新增一百萬畝地,授給這些移民,移民們地多了,生活肯定變好了。而朝廷呢,關中人口壓力減輕了些,同時又新增了一百萬畝地的租賦收入,更充實了邊疆。
怎麼看,都是有百利無一害。
至於工程較大,但又不同於修長城這類。修長城那算是苦役,對百姓來說,沒有切身的利益。可修渠不一樣,分段修渠,為自家均的田修渠,修通了自家田就成水澆地了,這個積極性不能忽視,畢竟事關切身利益的。
兩萬府兵家眷,再遷五萬戶新移民來,再加上原來當地的百姓,靈州到時擁有二百萬畝土地,幾百萬畝草場,擁有**萬戶人口,甚至是十萬戶人口,這都不是問題。
靈州有了十萬戶,也就穩了。
“真要修的話,我倒覺得有個人選挺適合替你負責的。”蘇定方笑著說道。
“你是說褚遂良?”李超一見他笑的那樣,就猜到他想說哪個了。
“大帥,聽說這人在京城可是狠狠攻擊你,現在他被髮配來靈州當什麼宣撫使,咱們怎麼能錯過這麼好的機會,一定要讓這個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