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弱更容易餓死,非常殘酷。但就跟許多地方的風俗一樣,老人年老之後,就會自己進山。進山,其實就是到山上去等死。
“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嗎?”
“給老弱們一點糧食,然後讓他們自謀出路,許他們離開家鄉,去外地就食。”李超道。
這個所謂就食,其實就是乞討,但如今是大饑荒,災區上千裡,去如能要到飯吃?自謀生路,其實就是放棄他們了。
“容朕再考慮考慮!”
李世民無法下這樣的決心,這樣的旨意一下,同樣是餓死人,但卻是朝廷有選擇的餓死人。也許這樣餓死的人會更少些,活下來的還會是青壯,但李世民難以決斷。(未完待續。。)
第713章 無糧一身輕
第四更送上,今天會有七更,請大家多多支援,求月票!
襄陽的糧店不少,也有許多糧倉,還有一個專門的糧食碼頭。往年,糧食碼頭總是熱鬧無比,每天許多糧船到來。一批糧船到來,總會讓碼頭上的力工們興奮不已。
因為糧食碼頭,這裡便有了一大批專門從事糧食裝卸的力工。這些人就和漢江上的縴夫一樣,代代相傳。在碼頭上,全憑力氣吃飯。扛一個包,便拿一根竹籌,一船結束,拿著籌子換錢。
碼頭邊甚至有不少的茶棚、飯館、酒館,在碼頭上扛了一天活,傍晚收工後,口袋裡裝著銅錢,來這裡喝上一兩杯,舒通舒通一下筋骨,算是難得的樂趣。
但是現在,糧食碼頭卻冷清的很,數天才可能有一批糧船前來,每次運來的糧食也並不多。都不需要碼頭上的人搬運,他們有自帶的力工。因為乾旱,漢江襄陽下游,也有許多河段成為險灘急流,需要縴夫拉縴過河。
因此糧船上來,船上都隨著縴夫,有縴夫卸糧就好了。
離糧食碼頭不遠的地方,是地去的糧倉集中地,許多糧商的糧倉都設在這裡。過去的這裡,糧食進進出出,繁忙無比。可是現在,這裡被官兵重兵把守,層層守護,普通的人根本無法靠近。
雖然把守的如此森嚴,但這裡的糧倉十座倒有九座是空的。從碼頭上岸的糧食,轉運到這裡,很快就運去了救濟糧加工廠,這裡根本存不起糧來。
看著那一個接一個空掉的糧倉,就連把守的官兵們也知道饑荒越來越嚴重了。
鄭籍站在自家的糧倉面前,等候著把守官兵核對批文。雖然眼前的糧倉就是自家的,但他早已經連靠近都靠近不了了,糧食,早已經被朝廷列為大唐朝廷的緊急戰略物資,屬於被朝廷監管的重要物資,雖然名義上糧倉裡的糧食還是他的,可實際上,他卻取不走一粒糧食。
現在朝廷要用他的糧了,又把他請了過來。其實那些糧食,早就是朝廷的了,朝廷要運走還是燒掉,他都做不了主,可朝廷卻偏偏還要叫他過來,這無疑是多此一舉。
一道道關卡核對後,終於確認了。
“鄭官人高義,當此饑荒之時,慨然向朝廷出售糧食八千石,深明大義啊。”旁邊的官員一臉笑意的對鄭籍說道。
鄭籍打著哈哈應和著,心裡其實非常肉疼。
不是他高義,也不是他慨然,實在是朝廷直接搶啊。名義上勸他出售,但實際上並沒有給他第二個選擇。
所謂出售,八千石糧換來的不過是一張白紙,上面是朝廷的欠條,欠條打的挺正經的,上面還註明按年利五分計算。但這本息究竟什麼時候能給,完全是個未知數。
八千石,這是鄭籍幾乎全部的糧食了,家裡就給留了一年的口糧,每人一年五石糧標準,正正好留了全家主僕一年的口糧,一點都沒多留,剩下的八千石,全都‘被他慨然出售給了朝廷’。
眼看著年關將近。
野外能找到的吃的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