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6部分

日本人來他們的領土上瞎搞。

英國人雖然跟日本人一起對付王九齡和西康,但是他們也不是豬,知道日本人比王九齡的威脅更大,所以不可能答應日本人去他的殖民地瞎搞。

最後雙方選擇了暹羅,這個國家是個半殖民半封建國家,要不是英法為了緩和矛盾,讓這個國家做一個緩衝,暹羅也早就被滅了。

但是他們選這個地方實在是很有眼光,因為暹羅跟交趾有大量的邊界接壤,他們估計要是搶了王九齡的銀行,到時候王九齡要麼忍氣吞聲,那樣的話,就可以狠狠的打擊王九齡的囂張氣焰。

不過他們還是希望王九齡跟暹羅打起來,那樣他們就可以坐收漁人之利,有兩大國家的支援他們也相信暹羅不至於幾天就給王九齡滅了。

只要他們這邊做好了,暹羅的軍隊再堅持個十天半個月,那英國人和日本人完全可以反應過來,制裁王九齡,甚至出兵。

現今東南亞國家泰國的古稱。其部分先民是原居於中國雲南一帶,元時為逃避蒙古入侵而南下遷居中南半島的古代中國人。暹羅在文化上受到了中國文化和印度文化的雙重影響,尤其是自印度西傳而來的佛教文化對其影響至深,至今都還是一個全民信奉佛教的宗教國家。暹羅國號於1949年更名為“泰國”,意為“自由之國”。

公元18世紀,時值緬甸入侵,在華裔民族英雄披耶達信的領導下,暹羅人民英勇反抗外族入侵,取得了復國鬥爭的勝利。隨後遷都於吞武裡,建立了吞武裡王朝,達信被擁為王。他繼續領導擊退緬軍的頻頻進攻,把四分五裂的國家重新統一起來。

吞武裡王朝(1769年…1782年)是泰國曆史上的一個王朝。它由一位年輕的將軍達信(即鄭信,又名鄭昭)所建立。他在泰國東南沿海一帶組織了一支抵抗緬甸的軍隊。達信是中泰混血兒,中國史書稱為鄭信。他收復了大城,隨後消滅各地割據勢力並解放了清邁等地。1782年,達信在政變中死亡,吞武裡王朝亦因此結束其短短十三年的統治。

也就是公元18世紀中後葉,吞武裡王朝部將昭披耶節基即後來的拉瑪一世,逐漸掌握政權,至公元1782年,拉瑪一世正式登基,建都曼谷,建立卻克里王朝(曼谷王朝),吞武裡王朝滅亡。

也就是現在的暹羅國王是篡奪了漢人的江山才坐上這個位置的——

國慶節快樂,新的一月有開始了,祝大家工作順利,天天被妞泡!國慶四連發!!!

第兩百二十四章 對暹羅的政策

曼谷王朝初期,君主繼續實行等級森嚴的“薩克迪納”制,加強中央集權統治。同時也對舊的徭役制度和稅收制度進行改革。主要措施是減少服徭役時間和增加實物稅的專案;因此人身依附得以減輕由於吞武裡、曼谷及其附近地區的開發,湄南河三角洲肥沃平原被開拓為新的農業耕作區,水稻耕植面積逐漸擴大,甘蔗、胡椒的種植也發展起來,製糖、製鹽和金屬加工工業也隨之興起,航海、造船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木材開採加工工業也隨著對外貿易的發達而發展起來。貿易和生產的發展吸引了中國南方尤其是廣東沿海居民前來謀生,這些中國僑民受到當地居民和政府的歡迎。

近現代,曼谷王朝傳至第四代君王蒙固王,或稱馬古大帝(即拉瑪四世,1851~1868在位)時代,亞洲兩個文明古國印度和中國已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蒙固王屈從於英國的壓力,於1855年與英國政府代表j。鮑林簽訂了英暹通商條約。條約破壞了暹羅傳統的司法獨立、關稅自主和宮廷壟斷對外貿易的政策。其他西方列強也紛紛效法前來訂約,從此暹羅淪為半殖民地(見鮑林條約),同時因為西方國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