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5部分

進行了校射“金剛”號與“霧島”號則是在八點五十七分,才完成了校射。這個時候,三艘戰列巡洋艦已經打出三槍與四槍齊射了。

更重要的是,利用這幾分鐘,特混艦隊把交戰距離縮短到了一萬八千米。

對三艘日艦來說,這是一個極為危險的距離。

要知道,在這個距離上“德夫林格”級上三百八十毫米主炮打出的重型穿甲彈能夠擊毀所有在大戰期間建造的主力艦。雖然“金剛”

級進行了現代化改裝,由戰列巡洋艦升格為快速戰列艦,但是隻加強了側舷裝甲帶,並沒有加厚裝甲甲板。更重要的是“金剛”級的改造很不徹底,即便是加強了側舷裝甲帶,也只得到了大戰時期的水準,甚至比大戰後期的戰列艦都差得多。

導致“金剛”級改造不徹底的主要原因,也是幹舷過低,即在改造中,不能大幅度增加排水量,不然過低的幹舷將對航行安全、主炮火力產生負面影響,甚至會增加戰艦在受損後翻覆沉沒的風險。

可以說“德夫林格”級在改造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快速戰列艦。

相比之下,改造後的“金剛”級仍然只算得上是戰列巡洋艦。

更重要的是,一萬八千米的交戰距離,對“金剛”級上的十四英寸主炮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

雖然在大戰期間,英國皇家海軍的同口徑主炮能夠在這個距離上擊毀包括“德夫林格”級在內的所有戰列巡洋艦,但是別忘了“德夫林格”級已經進行了現代化改造,不管是側舷裝甲帶還是水平裝甲都得到了強化,防護能力與“拜仁”級相當,已經達到了戰後戰列艦的標準。

大戰期間的幾場海戰已經證明,十四英寸穿甲彈在這個交戰距離上,對戰列艦的威脅並不是很大,擊穿機率不會超過百分之三十。

此外,〖日〗本海軍並沒有仿效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為遠戰研製重型穿甲彈。

當時,英國皇家海軍與美國海軍已經跟上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步伐,專門為遠戰研製了重型穿甲彈,並且修改了炮戰規則。可惜的是,〖日〗本海軍並不重視遠戰,也就沒有研製或者採購重型穿甲彈。

說起來tǐng有越,〖日〗本海軍不重視遠戰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節約炮彈。

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幾場大規模海戰進絆分析後,〖日〗本海軍得出了一個結論,即遠距離炮戰的命中率太低,不足以決定艦隊決戰的最終結果,因此〖日〗本海軍在末來發展中應該更加重視近距離炮戰。

為此,〖日〗本海軍一直非常重視主力艦的航速。

拿在戰後建造的“長門”級戰列艦來說,其最高航速達到了二十七節,而美國海軍在同期建造的“科羅拉多”級只有二十節,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德意志”級只有二十五節,英國皇家海軍的“納爾遜”級也只有二十三節。很明顯,〖日〗本海軍的戰列艦在最高航速上比其他國家的都高了一些。

除了重視速度,就是主炮的近距離威力了。

顯然,〖日〗本海軍認為,在近距離炮戰中,能夠節約彈藥,而節約觀念在〖日〗本海軍中根深蒂固。

當時,三艘“金剛”級的主炮,配備的是隻有六百多公斤的輕型穿甲彈。

如果交戰距離在一萬四千米、或者一萬二千米以內,三艘“金剛”

級就擁有與“德夫林格”級一較高下的能力。

可惜的是,只要交戰距離超過一萬四千米,三艘“金剛”級就別想佔到便宜。

三艘“金剛”級開始校射的時候,三艘“德夫林格”級已經完成了“熱身〖運〗動”進入了戰鬥狀態。

八點五十八分“德夫林格”號首開戰果。

命中點在“比睿”號的“炮塔,也就是緊挨著後艦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