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0部分

絕對不會出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局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美國之所以能夠以協約國集團成員身份獲得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平起平坐的地位,甚至能夠讓英國的海權得到承認,除了德意志第二帝國也在戰爭中遭受了慘重損失之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即軸心國集團的另外兩個主要成員,即奧匈帝國與奧斯曼帝國都在大戰結束前分崩離析,德意志第二帝國是軸心國集團中僅存的一個大國,也就難以在柏林和會上壓制住美國。

顯然,現在的情況就不一樣了。

在同盟國集團中,除了德意志第二帝國之外,還有國力同樣強大的中國。如果以綜合國力為準,並且加大資源、人口、國土面積等要素的分量,那麼中國的綜合國力甚至在德意志第二帝國之上。別的不說,中國有四億人口,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已有近兩億的城市居民,以及一支規模在億級的產業工人大軍,而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人口總量多沒有中國工人的數量多。

事實上,當時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億級工人的國家。

雖然在大戰爆發前,中國的工業生產效率不如其他強國,而且工業勞動力所佔比例也低了許多,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在大戰期間,中國恐怕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不會出現勞動力欠缺的國家。全文字無廣告

要知道,即便是美國,在大戰期間也沒有足夠的勞動力。

誰都能想到,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聯手打敗了所有敵對國家之後,絕對不會允許美國染指戰後的國際秩序。甚至可以說,如果美國依然像仿效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做法,那麼中德肯定會向美國宣戰。

顯然,美國不可能在不流血的情況下,成為戰後的主要國家。

事實上,這也是美國國內精英人士的普遍認識。

大戰爆發前,美國當局就有一個較為明確的認識,即在不參戰的情況下,美國很有可能在戰後被邊緣化。也就是說,不管是英法日俄集團、還是中德意集團打贏了這場戰爭,美國只要置身事外,就不可能在戰後獲得太大的發言權,甚至會在國際秩序重組的時候,被排擠在外。

美國能夠接受這樣的結果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雖然美國在國土面積、人口數量與資源多寡上,足以讓絕大部分國家羨慕,而且其地緣環境更是優越到了極至,但是在實現了工業化之後,美國根本不可能完全依靠本國力量發展壯大。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認識到了這一點,即只有融入世界並且掌握全球話語權,美國才能獲得足夠的發展空間。

顯然,美國與其他強國的矛盾不可能避免。

這就要求,美國得把握住機會,在必要的時候做必要的事情。

根據戰後解密的一些檔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威爾遜總統就在向接任者移交權力的時候提到,美國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在第一時間參戰,從而喪失了主導戰後世界秩序的機會。

顯然,羅斯福肯定看過這份“總統備忘錄”。

正如在第一世界大戰爆發前,馮承乾彷彿警告德皇腓特烈三世,不要對英國保持中立抱任何幻想一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不要對美國置身事外抱任何幻想,美國肯定會參與這場戰爭。

區別只是,美國以什麼身份參戰。

如果美國只是一個普通國家,那麼可以肯定的說,美國會以同盟國成員身份參戰,與中德分享戰後利益。

問題是,美國不是普通國家。

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美國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而且這個桂冠戴了數十年之久,從未受到過威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美國的工業實力幾乎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