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部分

時攻入法國,以大回旋的方式攻擊法軍側翼,繞過法德邊境線上的防線,最終目的是在開戰兩個月之內攻佔巴黎。為此,德軍要在西線集結一百八十個師,分成八個集團軍,其中六個主力集團軍全部執行大回旋攻擊任務,只有兩個實力較弱的集團軍守衛邊境線,特別是阿爾薩斯與洛林兩地。

問題是,當時德軍擁有的,也僅僅只是這份總體作戰計劃。

要想順利實施該計劃,還有很多事要做,比如把常備軍擴充到八十個師、建立一支擁有一百二十個師的預備隊,完善現有的預備役與戰爭動員制度,在帝國全境、特別是西部地區擴充鐵路網的運輸能力,在戰區附近建立物資儲備基地,在外交上聯合奧匈帝國與義大利等潛在盟國等等。

可惜的是,到一九一零年,這些準備工作沒有一樣到位。

當時,算得上是比較到位的,就只有馮承乾提出的國家戰略儲備機制了。到一九一零年底,僅有海軍部負責囤積的物資就完成了規定量的百分之八十,其中石油已經達到了馮承乾規定的百分之百。

顯然,拖後腿的是帝國陸軍。

到了一九一一年,一場在馮承乾預料之中的危機,把帝國推到了戰爭的邊緣。

第五十五章 風雲再起

馮承乾趕到的時候,御前會議已經開始了,參會的只有去年才就任帝國首相的西奧博爾德-馮-貝特曼,帝國總參謀長施利芬與副總參謀長赫爾穆斯-馮-毛奇,帝國海軍參謀長霍爾岑多夫,帝國代理外交大臣約翰-馮-伯恩斯托夫。馮承乾是最後一個到達的重臣,會議隨即進入核心話題。

議題只有一個:法國在摩洛哥越來越過分的獨佔行為。

雖然在阿爾赫西拉斯會議之後,德法在摩洛哥問題上達成了和解協議,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做出讓步之後,法國獲得了不少的利益,但是在英國的暗中支援下,法國並不甘心與帝國分享利益。接下來的幾年裡,法國不斷在摩洛哥製造事端,用各種手段開闢佔領區,到最後甚至發展到想獨吞摩洛哥的地步。

英國支援法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大力擴充海軍有直接關係。

摩洛哥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北面就是直布羅陀海峽,既扼守著地中海的出口,還面向大西洋。如果摩洛哥落入德意志第二帝國手中,那麼帝國海軍就能在地中海與大西洋上獲得前進基地。

顯然,英國不會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

只是,法國的擴張舉動,不但激怒了帝國,也激怒了摩洛哥人。

在法國的長期壓迫之下,三天前,摩洛哥首都就爆發了反蘇丹與反法國侵略者的人民起義。法國隨即以保護僑民為由,出兵佔領摩洛哥首都及其他城市,此舉嚴重違背了阿爾赫西拉斯會議簽署的協議。

德皇在這個時候召開緊急御前會議,就是要商討解決這個問題。

問題是,僅僅是幾個大臣商討,就能解決問題嗎?

會議上,小毛奇的態度最為堅決,認為應該借這個機會向法國宣戰,哪怕不能徹底打敗法國,也能打壓法國的囂張氣焰,同時讓暗中支援法國的英國認識到,法國根本不足以對帝國構成威脅。

只是,也只有小毛奇如此極端。

首相貝特曼較為理智,認為還沒有到開戰的地步,而且帝國在外交、經濟等各個方面都沒有做好戰爭準備。別的不說,按照與奧匈帝國、義大利簽署的秘密協議,如果帝國向法國開戰,這兩個盟國都有理由置身事外。由此就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即帝國很有可能同時與法國、俄國開戰,連英國也有可能參戰。原因很簡單,根據法俄軍事同盟條約,在帝國主動進攻法國的情況下,俄國有義務出兵攻打帝國。如果英法也存在類似的秘密條約,那麼英國也會出兵。即便沒有,在法國支撐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