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克等日耳曼蠻子們攻滅了西羅馬,但事後他們也是承認羅馬帝國的宗主地位的。說來,各蠻國,其實都是羅馬皇帝的封臣而已。
“羅馬皇帝會不高興,但他們也無能為力,也許他們會對法蘭克人搞點制裁什麼的,但以現在的局勢來說,他們實際上能做的有限,他們甚至為了得到法蘭克人支援他們對付阿拉伯人,而最終預設的。”
張超分析著道,“其實法蘭克人想當皇帝這事,本來跟我們沒什麼關係。但若從大局上來說,也不是沒關係。雖然我們決定在西邊採取中立策略,但並不是說,我們就什麼也不做了。”
“那陛下的意思是支援法蘭克國王稱帝?”
張超對此依然是笑笑。
“法蘭克國王來華請求朕為他加冕,不但羅馬人會惱,教會也會惱,但他們惱歸惱,能做的卻不多,他們連法蘭克人都控制不了,更對我大華造成不了什麼影響。”
“恰恰相反,若朕為法蘭克國王加冕,那麼以後法蘭克與教會和羅馬關係變壞,他們就更加離不開我們大華的支援了。到時不論是我們直接與法蘭克開展更多貿易,還是利用法蘭克來更多影響地中海周邊的局勢,對我們都是有利的。”
大國博弈,小國不過是棋子而已。對於大國來說,小國的利益並不在考慮之中,只要能讓自己利益就行。
第1521章 皈依我華
“歡迎再次來到東方,來到大華。”
則天門前,大華皇帝張超面帶著微笑站在那裡迎接著遠道而來的法蘭克國王。
克洛維緊走幾步上前,伸出雙手握住張超遞出的右手,很用力的握著大華皇帝的手。
三隻手緊握在一起。
克洛維恭敬的道,“非常感謝陛下的迎接,不勝榮幸。”
“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東方華夏是禮儀之邦,我們向來熱情好客,對遠道而來的朋友,向來是十分歡迎的。”
克洛維握著皇帝的手許久都不願意分開,他心裡清楚這次會面的重要性,如果能夠說服這位東方的主宰者,那麼自己的處境就能大大改變。
他順著皇帝的話道,“幾年前初來東方時,我就完全喜歡上了這個地方。這裡的一切,都是那麼的吸引人。我學習漢語,也讀聖賢之書,孔聖的學說,我也非常喜歡。儒家的禮儀廉恥,說的非常好。”
儒家在中原大華是國教,地位相當於法蘭克甚至是整個歐洲的天主教會,這一點克洛維是深有體會的。近些年隨著大航海和貿易的發展,西方教會其實也早發現了這方沃土。
這簡直是東方的伊甸園。
許多傳教士不遠萬里來到中原,希望在這裡傳播他們的理念和信仰。但是,在西方世界無往不利的信仰,在這裡卻完全水土不服。
走上層路線,皇帝和貴族士人們並不理會也不感興趣。有些人轉而想走下層路線,可依然得不到支援。
在中原,到處都是文廟和武廟。
分封的貴族和將士們更崇尚武道,連皇帝都是位列武廟四聖之列。而讀書人和官僚們則更加崇拜文廟,他們喜歡儒家。
在東方這個神奇的國度裡,儒家一家獨大,甚至可以稱之為儒教。朝廷全面推行教育,甚至有六年義務小學教育。朝廷出資的學校遍地都是,而許多富商、退休官員,地方豪強也非常熱衷於辦學校。
每一家學校裡,儒家的地位都是不可動搖的。
甚至每間學校,大的學校裡還有專門的文廟,小的學校裡也都供奉有孔聖等。每到週末,學校裡的老師們,還給學區裡的百姓們免費宣經佈道,講授儒家經義,以及華夏曆史。
儒家,在華夏深入人心,其地位絲毫不比西方世界裡的基督要低,甚至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