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創造更好機會。此計看上去不錯,但齊王做誘餌,對高句麗人的誘惑太大,一旦高句麗人聞風而至,鋪天蓋地而來,對齊王的安全就十分不利了。
齊王有些猶豫,思之再三還是拒絕了韋福嗣和李善衡的勸諫。此刻大戰已進入關鍵時刻,箭已上弦,不得不發,一旦出爾反爾,引發內部衝突,後果不堪設想。
乙支文德聞訊非常吃驚,立即渡過大定河,親赴前線觀察敵情。
之前他判斷這支長途奔襲的敵軍由中土名將薛世雄統帥,如果事實超出了他的想像,這支敵軍統帥竟然是中土的齊王,中土皇帝的唯一嫡子,則形勢就遠比之前預估的要嚴重,己方必須立即對戰局做出新評估,拿出新對策。
乙支文德核實了敵情後,當即下令,暫停攻擊,全力防守,同時召集各部統軍將緊急軍議,並急報大王高元,平壤高建武和鴨綠水防線的姜以微。
高句麗軍隊不攻,中土軍隊當然高興,輕而易舉就贏得了喘息時間,這對精疲力竭的安東將士來說太寶貴了。
五月初十,李風雲率選鋒馬軍殺到平壤城下。平壤震駭,驚恐不安。
高建武意識到形勢危急了。如今高句麗的西部重鎮遼東、烏骨諸城都在敵軍包圍之中,姜以微和他的西線守軍則被敵軍牢牢牽制於鴨綠水一線,而乙支文德和青川守軍則被長途奔襲而至的敵軍牽制於大定河兩岸,這種不利局面下,平壤做為大後方,防守力量已嚴重不足,偏偏在這個關鍵時刻,敵糾集東胡、靺鞨諸虜數萬馬軍又殺到平壤城下,虎口掏心,給了平壤致命一擊。
高建武臨機決斷,乘著敵軍尚未完全包圍平壤之前,派出多名使者趕赴長安和青川兩地,分別向大王高元和乙支文德報警。
高建武對堅守平壤並無信心,目前平壤不僅防守力量不足,投降派和反叛者也是蠢蠢欲動,尤其反叛者,隱藏很深,一旦陣前倒戈或舉兵譁變,則平壤必失,所以高建武警告高元,務必加強長安城的防禦,特別要小心內部叛逆,不要疏忽大意被宵小所乘。又懇請乙支文德,當前若想逆轉危局,唯有在大定河戰場上擊敗對手,只要擊敗這支長途奔襲而來的敵軍,則包圍平壤的敵馬軍失去支援,必定解圍而去,因此高建武向乙支文德提出建議,不惜代價傾力一戰,哪怕把青川守軍打完了也在所不惜,畢竟敵軍“要害”十分明顯,己方勝算很大,當前雙方比拼的就是時間,而敵軍缺少的就是時間,所以高建武向乙支文德做出保證,短期內他有把握守住平壤,十天半月不成問題。敵軍在糧草武器嚴重短缺的情況下根本堅持不了十天半月,勝利一定屬於高句麗。
然而,高建武無論如何也沒到,他堅守“十天半月”的美好願望竟然在敵軍包圍平壤的第一天晚上就破滅了。
五月初十晚上,消失已久的呼延翦、安北海,走進了李風雲的軍帳。
年初,呼延翦等秘兵兄弟與五百天狼精騎衛,奉李風雲之命,喬裝成慄特商隊的護衛,在慄特巨賈安特爾的帶領下,長途跋涉趕至高句麗,有驚無險地進了平壤城。很快,中土開始第三次攻打高句麗,烽煙再起,歸途斷絕,安特爾的這隻商隊不得不滯留於平壤,於是也就順利完成了潛伏任務。
現在他們終於盼來了李風雲和安東軍,接下來就是裡應外合攻打平壤。
雙方稍事寒暄後,李風雲開門見山,直言不諱地問道,“早在年初,某就說過,你們此行能否順利完成任務,直接決定了安東存亡。現在,某如約而至,而你們是否可以告訴某,你們已經順利完成了任務?”
呼延翦和安北海互相看看,不約而同地點點頭,不過,他們眼裡卻流露出躊躇擔心之色,這不禁讓李風雲的心陡然懸了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