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屢屢幫助他躲過劫難,後來慕容知禮的膽氣壯了,年輕人熱血沸騰,一往無前,殺得性起,不管不顧,皮肉之傷也就在所難免,但好在不嚴重,修養一陣子也就可以痊癒。李風雲聞訊,親自趕去探視,並建議他立即返回方城療傷,後面的戰鬥就不要參加了。
慕容知禮一口拒絕,堅持留在茅溝川,要與將士們同生死共進退。李風雲擔心出事,有些為難,正打算繼續勸說,就在這時,有僚屬急報,奚軍使者來了,要求談判。
奚軍使者是李屹,聯盟這邊負責接待談判的是孔穎達。
之前雙方在武列水對峙的時候,孔穎達已經把聯盟的談判底線詳細告訴了馮鴻,只是奚族沒有誠意,阿會正的目的就是拖延時間等待局勢變化。現在雙方再談,李屹拿出來的條件便是之前聯盟的底線。
“你這是詐降,拖延時間,等待轉機,毫無意義。”孔穎達毫不客氣,直言不諱地說道,“形勢發展到這一步,某就實話實說,你們所接到的訊息都是假的,鬼方還在我們手中,突厥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突破桃水防線,在平地松林寸步難進,所以茅溝川就是個陷阱,你們陷入死地,根本就沒有轉機。當然,你們對武列水兩岸的留守軍隊或許還抱有幻想,那麼好吧,你們就抱著這個幻想繼續等待吧。只是某要警告你,時間拖得越長,對你們越不利,最終結果就是全軍覆沒,到那時你們不要說談判了,就連投降的機會都沒有。”
李屹想到過這種可能,阿會正和諸部酋帥對此也有猜測,但問題是,突厥人近在咫尺,安州就在他們的眼皮底下,突厥人怎麼可能讓中土人輕而易舉攻佔安州?這已經不是公開打臉挑釁了,而是直接關係到了南北對峙大局,甚至影響到了突厥人的榮辱興衰,突厥人怎麼可能視若不見置若罔聞?退一步說,就算突厥人反應遲鈍,或者說中土人在燕北方向牽制住了磧東南牙旗,但中土人勢必要做最壞打算,白狼勢必要在鬼方和平地松林一線部署重兵以對抗突厥人,所以即便茅溝川這裡是個陷阱,中土人也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都調來圍殲奚軍。所以孔穎達透露的訊息如果是真實的,那麼長城內的援軍肯定已經大量進入安州,今日一仗之所以打成這種局面,中土人投入戰場的兵力之所以沒有佔據絕對優勢,估計還是“以夷制夷”的御外原則起了作用,中土有徵服奚族為己用的目的,並沒有斬盡殺絕的想法。
換句話說,阿會正對中土人的心態把握得很準確,他的儲存實力的對策是正確的,奚族只有最大程度儲存實力才能在中土和突厥兩大強者的鬥爭中牟取到最大利益,然而現在說什麼都遲了,奚軍遭受重創,奚族實力大損,五部聯盟事實上已經分崩離析,奚族只能以無條件投降來換取生存,根本就沒有與中土人討價還價的資格和本錢。
李屹暗自苦嘆,極力爭取,“那麼在談判期間,雙方能否保持克制,維持對峙之局?”這等於變相承認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詐降,就是欺騙對手停止進攻,給自己爭取到喘息機會。
“善!如你所願。”孔穎達不假思索,一口答應。
深夜,嶽高急報李風雲,韓世諤已於黃昏前拿下武列水西岸津口,大局已定,此仗勝券在握,再無懸念。
“向建昌公(李子雄)報捷。”李風雲稍加權衡後,果斷說道,“現在飛狐那邊的形勢很緊張,齊王在燕北也倍受掣肘,急切間難以伸出援手,而我們若想迅速逆轉這一被動局面,就必須徹底拿下安州,並在安州站住腳,唯有如此,才能讓聖主和中樞下定決心發動第三次東征,而第三次東征的決策一旦透過,聖主和中樞必然會做出一些妥協,這就給我們贏得了緩衝時間。只待三方呼應之勢大成,我們在長城內外就進退無憂了。”
袁安、孔穎達連連點頭,同意李風雲所說。
“某馬上向建昌公報捷。”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