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位高權重的董純來說,等同於政治“放逐”了。董純倒了,雖然他的政治對手沒有將其打入地獄,但也達到了將其逐出軍隊,遠離政治中樞的目的。
董純的倒臺,讓關隴隴西貴族集團的實力遭到了重創,而董純之所以倒臺,主要原因不是徐州賊禍亂通濟渠,而是皇統之爭的政治餘波。董純做為支援齊王楊暕入主東宮的主要大臣之一,在東征即將開始之際,皇帝和以改革派為首的中樞,當然要尋個機會把他貶黜了,以免給國內政治局勢埋下不可預料的隱患。
董純被貶,對中土頂層權貴來說,是政治鬥爭的結果,而對中土高階貴族官僚來說,在不考慮政治因素的情況下,首要教訓是,自己份內的事一定要做好,否則即便你背後的靠山很大很硬,但給人抓住了把柄,落人口實,讓你的靠山很尷尬很沒面子,他還會保你嗎?早一腳把你踹到底了。
齊州賊重回齊郡,魯郡的危機算是緩解了一部分,段文操也能喘口氣了,雖然這與張須陀的初衷大相徑庭,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張須陀卻因此贏得了與以段文操為首的齊魯貴族集團的合作。這種合作關係,相比剿賊後所帶來的一系列嚴重後果,其給張須陀所帶來的利益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張須陀親自趕到瑕丘拜會段文操。
段文操感覺張須陀是得了便宜又賣乖。你先打了我一個巴掌,現在又來給我一個甜棗,當我是痴人啊?不過既然合作了,這點閒氣爭了就沒有意思,顯得小家子氣,沒有度量。段文操宴請了張須陀,然後便透漏了董純被貶黜的訊息。這個訊息目前還沒有傳遞到各郡縣,不過段文操的哥哥在中樞,類似這種訊息還是可以先透漏一下,無關乎機密嘛。段文操的意思很直白,做為關隴人,在齊魯這塊地盤上謀利益,必須要贏得齊魯人的合作。
董純就是個例子。徐州賊禍亂通濟渠,還劫掠了整整一個船隊的重兵,而尤其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徐州賊帶著這整整一個船隊的重兵,竟然從董純的圍追堵截中逃了出去,千里迢迢挺進了蒙山,這背後若是沒有徐州人暗中幫助,怎麼可能?同樣,齊州賊舉起造反,這背後也是有原因的,並不是大家所口口相傳的什麼反徭役、反賦稅,什麼賑濟不力,那都是扯淡。
試想中土的普羅大眾歷經了四百餘年的分裂和戰亂,一代又一代人在年復一年的戰爭中艱難煎熬,忍受了常人根本無法想像的巨大痛苦,如今好不容易統一了,好不容易過上了安寧的生活,誰不珍惜?千萬不要小覷了中土普羅大眾對痛苦和貧窮的忍耐力,不要小覷了中土普羅大眾對和平統一的渴望和期待,不要小覷了中土普羅大眾對保家衛國的熱情和激情。之前的西征也罷,即將開始的東征也罷,都是對外戰爭,都是為了遠征蠻夷,為了邊陲的穩定,為了中土的安危,為了中土的和平統一大業,為了普羅大眾的福祉,所以,真正支援對外戰爭,以飽滿熱情投入到對外戰爭中的,恰恰是中土的普羅大眾。
當然,中土以舉國之力發動東征,必然在某些地區的賦稅徵繳和徭役徵調上有所加重,會給一部分普羅大眾帶來沉重的負擔乃至痛苦,但普羅大眾都知道這是短暫的,是可以忍耐、可以克服的,未來是可以期待的,今日在和平統一基礎上所進行的對外戰爭給普羅大眾帶來的痛苦和絕望,與四百餘年的分裂和戰亂所帶給中土普羅大眾的痛苦和絕望,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所以,山東地區包括大河南北乃至徐州地區爆發的叛亂,其真正的原因是反東征。
誰反對東征?不是中土的普羅大眾,不是期待永久和平和統一的中土的普羅大眾,而是中土的貴族集團,是統治著中土、分享著中土權力和財富的貴族集團。
貴族集團為何要反對東征?因為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