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僥倖地打中了強大者兩拳;就指望自己擊中了對方要害;一擊致命;這怎麼可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就是高句麗人的生存之道;慢慢來吧。
當夜;中土遠征軍前線統帥部、於仲文部、宇文述部和崔弘升部抵達鴨綠水;與先期抵達的衛文升部會合;四路大軍大約十三萬軍隊;背靠鴨綠水列下戰陣;不顧疲勞;連夜掘壕挖溝;構築堡壘;打算背水一戰;堅守到援軍的到來。
此刻若以數量極少的渾脫渡河逃生;只能摧毀軍心;只能把十三萬將士的頭顱白白送給高句麗人;所以最好的求生手段不是渡河;而是抱成一團;背水一戰;寧願戰死也不要屈辱偷生;如此方能鼓舞士氣;與高句麗人浴血奮戰;最大程度的殺傷敵人以維護中土軍隊的尊嚴;同時也給十三萬將士贏得最大的生存機會。
二十八日;高句麗人展開了攻擊;三面圍攻;但雷聲大雨點小;並沒有投入全部兵力;也沒有以命搏命誓死殲敵的決心。乙支文德的目的很簡單;看看中土人計程車氣怎麼樣;若中土人士氣低迷;軍心渙散;防守無力;那麼就展開凌厲攻勢;撕開中土人的戰陣;摧毀中土人計程車氣;給中土人致命一擊;總之一句話;以最小代價換取最大利益;決不做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虧本事。
高元射書中土軍隊;書告於仲文;雙方可以談判;但前提是中土軍隊必須退出高句麗國境。
於仲文置之不理。
乙支文德也主動邀請於仲文談判。之前乙支文德在中土軍隊步步進逼;強渡薩水之際;曾贈詩於仲文;“神策究天文;妙算窮地理;戰勝功既高;知足願雲止。”勸諫於仲文適可而止;見好就收。這次他同樣以這首詩贈送於仲文;名為勸說;實為嘲諷;而“激將”之意更為明顯。
於仲文置若罔聞。
二十九日;右武衛大將軍李景和少府監、檢校右屯衛將軍何稠率軍抵達鴨綠水;形勢驟變。
被困在鴨綠水東岸的遠征軍將士歡呼雀躍;聲震雲霄;而正在攻擊的高句麗人則心情沉重;憤怒者有之;惶恐者更多。乙支文德下令;停止攻擊;但保持攻擊態勢;以迫使中土人撤過鴨綠水。
李景和何稠的行軍速度已經很快了;但他們既不知道水師已經慘敗於平壤城下;更沒有想到遠征軍會一頭栽進高句麗人的陷阱;所以即便速度很快;也是快得有限;尤其數千輛滿載著糧草輜重的大車行走在並沒有完全於透的泥土大道上;對行軍速度的拖累可想而知;就算日夜兼程也難以日行百里。直到途中遇上從鴨綠水而來縱馬飛馳的信使;李景和何稠才知道此次遠征攻擊平壤;衛府軍竟然遭到了自中土統一以來的空前慘敗;不但近二十萬遠征軍將士葬身於平壤戰場;更有十幾萬將士被困在鴨綠水東岸;隨時有覆滅之危。
李景和何稠著急了;面對十幾萬將士的生死;沒有任何條件可講;沒有任何困難不能克服;這次當真要拼命了;為此李景和何稠斷然決定;把命令傳達到每一個衛士;每一個工匠;每一個民夫;實話實說;前線打敗了;十幾萬將士被困在鴨綠水等待求援;早一刻趕到鴨綠水就能早一刻救人;所以一句話;不惜代價;全力以赴;以最快速度奔赴鴨綠水。
終於;他們及時趕到了鴨綠水;而此刻;被困在鴨綠水東岸的十三萬將士已經飢腸轆轆;餓得兩眼冒金花了;所有能吃的東西都吃得差不多了;如果援軍再不來;他們唯一能吃的東西;也就是死去袍澤的屍體了。
當天下午;李景走上了一個由三百渾脫綁縛而成的大筏子;筏子上堆滿了盛有谷粟的麻袋;李景就坐在麻袋上;一群親兵護衛在四周;乘風破浪抵達對岸。
於仲文、宇文述、劉士龍帶著一群統帥部官員親自趕到津口迎接。
李景出自隴西天水李氏;將門出身;少時從軍;參加了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