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9部分

過人之膽略;硬是一口氣殺進了京畿;早早便把攻打東都的態勢擺了出來;但是西京的表現同樣諱莫如深;任由東都局勢迅速惡化;不要說積極支援了;就連一句安慰話都沒有。

楊玄感有足夠的耐心;雖然李風雲的實力遠遠不足以誘騙出西京軍隊;但他還有齊王這著妙棋;只要齊王迫不及待地到出現在京畿外圍;營造出與他聯手進入東都搶奪皇統之假象;西京就坐不住了;就必然要出手;否則一旦讓齊王搶到了皇統;關隴內部必然分裂;形勢必然失控;西京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一無所獲;那就欲哭無淚了。

此時此刻楊玄感之所以與李子雄單獨商量應急之策;目的正在於藉助李子雄之力;把齊王儘快“請”到東都戰場;否則就算他明天舉兵後天便殺到東都城下;也無法誘騙出西京軍隊。

然而;李子雄的答案是;你只有舉兵;齊王才會出現;雙方才有合作之可能。

楊玄感猶豫了;因為他一旦進入東都戰場就被動了;甚至有可能深陷其中難以脫身。

就在這時;胡師耽拿著一份密信匆匆而來;“明公;東都急報;觀國公楊恭仁突然復出。”

楊玄感霍然站起;李子雄亦是吃驚不已。楊恭仁復出?楊恭仁復出意味著東都現有權力架構發生了質的改變;一旦楊恭仁以越王楊侗之名義獨攬東都軍政大權;憑他的威望必能在短短時間內凝聚東都高層;緩和各大勢力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假如東都只有一個聲音說話;形勢就完全不一樣了;到那時兵變同盟不要說攻陷東都了;恐怕連京畿都打不進去。

“明日舉兵。”楊玄感再不猶豫;斷然決策;“南下東都。”

。。。

第四百三十五章 還不連夜逃離?

六月初三;凌晨;河內郡主薄唐煒等人在憤懣、忐忑和焦慮之中終於等到了答覆:天亮之後;各級軍政官員全部進入黎陽城;禮部尚書楊玄感、治書侍御史游元、左御衛將軍李子雄、武賁郎將王仲伯將在黎陽縣府內宣讀聖主詔令

唐煒等人相信了這個答覆;決定天亮後進城拜會遊元;而他們之所以相信;是因為代楊玄感傳遞口訊者;乃中土儒學大師;儒林少壯一代領軍人物;孔子三十二代孫;河北衡水人孔穎達。

孔穎達在儒林的崛起;與聖主在教育、選拔等制度上的改革有直接關係。

先帝晚年“不悅儒術;專尚刑名”;關閉天下學府;僅留中央國子學;七十二生員;給了儒學教育事業以沉重打擊。聖主即位後;重興儒業;再開學校;並以科舉取士選拔人才。年輕的孔穎達遂以“明經”科第一授任河內郡學博士。不久聖主仿效當年漢宣帝石渠議經、漢章帝白虎論禮之故事;下令在洛陽舉行大規模的儒學討論會。孔穎達在論辯中舌戰群儒;“一戰成名”。當時主持這場討論會的門下省最高長官納言楊達負責評第諸儒高下;以孔穎達為最。聖主大悅;授年僅三十二歲的孔穎達為太學助教;就此奠定了他在中土儒林的大師地位;不出意外的話;他也將成為中土儒林未來的泰斗和領袖。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孔穎達在中土儒林的“一枝獨秀”;讓某些心高氣傲亦以儒林大師自稱的;且對山東儒林抱有成見的豪門權貴們倍感羞辱;同時孔穎達的“異軍突起”既代表了聖主激進改革政策的成功;也代表了既得利益團體的利益損失;這同樣讓很多豪門權貴們難以忍受;於是孔穎達就成了刺殺目標;就成了某些貴族打擊山東儒林;威脅和遏制激進改革的血腥手段。

生死時刻;楊玄感拯救了孔穎達;而孔穎達在走進楊玄感府邸尋求其庇護的同時;也走上了楊玄感的“船”;從此他的身上就打上了楊玄感的烙印;不得不與楊玄感榮辱與共、禍福同當。

在這場兵變中;孔穎達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他和所有參加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