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范陽的豪門世家根本就沒把一夥叛賊放在心上,他們把此事想得太簡單,對此事過於輕視,不屑一顧,完全沒想到河北人竟然在不知不覺之間就把他們全部算計了,甚至都目前為止他們還不知道自己正在迅速失去對幽燕局勢的全盤掌控。
好在豪門世家底蘊深厚,對局勢的敏感性非常高,尤其幽燕地處邊陲,時刻處在危機之中,幽燕的豪門世家更有著與生俱來的戰鬥天性,所以當范陽的高門大族接到留守府下達的緊急徵召令和高陽宮遭到叛賊圍攻可能失陷的訊息後,立即產生了強烈的不詳預感,迅速行動起來,透過家族私密渠道全力打探這起突發事件的真相。
一夜過後,真相基本大白,范陽的豪門世家出離憤怒了。對於高層貴族來說,他們掌握的資源太多,諸如高陽宮失陷這種突發危機,只要給他們足夠訊息,他們必然能從中分析和推演出接近事實的幕後真相。
河北人算計他們,距離范陽豪門世家近在咫尺的趙郡李氏、博陵崔氏和中山劉氏蓄意欺瞞,實際上這些都不算什麼,五十步笑百步而已,這種事大家經常幹,習以為常,各家自掃門前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無可指責。
河北人為什麼蓄意欺瞞?一句話,不想捲進皇統之爭,不想被齊王害了,為此甚至不惜放棄燕北之利。
幽燕人麻煩了,他們就在邊陲,身不由己,想躲都躲不掉,如此一來必須做出選擇,是堅決阻止齊王戍邊,還是順勢支援?從長遠利益來看,阻止為上,畢竟有漢王楊諒這個前車之鑑,幽燕人無論如何也不敢重蹈覆轍了,但從當前南北緊張局勢來看,齊王戍邊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緩和南北關係的作用,而南北關係的緩和,顯然有利於維護幽燕豪門世家的既得利益。
急切間,幽燕人難以決斷,只能暫作觀望,不敢輕易選擇。
中樞在南北關係上始終有主戰和主和之爭,東征本身就證明主戰派佔了上風。現在東征連連失利,主和派的意見能否壓倒主戰派?然而最近高層傳出一些風聲,說東征並未結束,這說明中樞內部鬥爭非常激烈,主戰派還是佔有相當大的優勢。
如果中樞始終被主戰派所把持,當前緊張的南北關係就難以緩和,南北衝突會越來越嚴重,南北大戰隨時都有可能爆發,而南北大戰一旦爆發,不論規模大小,對幽燕豪門世家來說都有利益上的損失。
目前對他們來說可以預見的最大損失就是燕北之利。燕北走私是南北和平的產物,如今南北關係緊張,有爆發戰爭的可能,燕北走私自然就成了“燙手的山芋”,雖然利益非常豐厚,但危險也非常大。
此刻河北人因為齊王可能北上戍邊,就毅然放棄了燕北之利,足以說明齊王戍邊的背後有推手,而這個推手十有**是中樞的主戰派,主戰派不但要完成東征,還要發動南北大戰,給虎視眈眈、蠢蠢欲動的大漠北虜以沉重一擊,為此要早作準備,而斷絕南北走私肯定是遏制北虜壯大的一個必要手段。但幽燕豪門世家強大,地方勢力眾多,依靠官方打擊走私阻力太大,於是主戰派借刀殺人,齊王北上戍邊,白髮賊“隆重登場”,河北人見機不妙,脫身而走,幽燕人怎麼辦?
幽燕的豪門世家歷經風雨,見慣了大風大浪,當然不會在意這點蠅頭小利,相比起來,中土強大,北虜臣服,北疆穩定,其利益之大難以估量,所以對幽燕的豪門世家來說他們根本不在乎燕北的走私之利,他們在乎的是南北和平。
如今中土遠遠沒有強大到“殺虜如屠狗”的地步,尤其近期,東征連續失利,西北危機重重,國內局勢動盪,內憂外患一起爆發,急需休養生息,恢復元氣,所以主戰派的願望是好的,但面對現實,必須靈活變通,必須妥協忍讓,必須臥薪嚐膽,為此要維持南北和平,要保持南北走私的現狀,不要蓄意惡化南北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