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滷味”的新口味,價錢又不是很貴,這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的,不過半個月的工夫,在京城裡已算是小有名氣了。
“文家滷味”為李家茶飯鋪子招來了許多客人,也留住了許多客人,李大嫂見生意如此好,越發賣力的推薦“文家滷味”。還讓晴雯每次多送一些滷味過來,生怕新的還沒有送來,先時的就賣光了。
這賣得快,就證明賺得多,晴雯自然也有動力去醃製和滷製,一點兒都不怕累,還特意又加了鴨肫、排骨、鴨舌三樣新品,湊成了“文家滷味十大樣”。因為還有一些客人,在李家茶飯鋪子吃過飯,還會買一些帶走,或是特意來李家鋪子買了回家去吃。所以晴雯由每次各滷十斤送去,加為了各滷十五斤。
因開始在李家鋪子寄賣是月中,所以結賬的時候是一個月零十一日,共賺了一萬九千二百文,扣去六千四百文的成本,晴雯淨賺了一萬二千八百文,也就是淨賺了近十三兩銀子。
李大哥和李大嫂還特意請晴雯和文皓然留下吃了飯,感謝他們把滷味放在李家鋪子寄賣,為鋪子裡招來了許多客人,鋪子的生意比原來紅火了許多,他們夫妻也藉著光,賺了不少的錢,收益比先時多了近兩倍。
歷經近一個半月,文家的新房院終於落成。身為房院的設計者,晴雯第一時間跑去參觀盼望許久的新家。
二米五高的紅漆圍牆,堅固的守護著文家的安全。三層臺階之上是硃紅的大門,上掛著黑漆木扁,由文皓然親書“文府”二字,喻意文家全新的開始。推開硃紅大門走進去,就是既寬闊又空闊的院子。
只見北面蓋有一排五間大房的主屋,約有兩米高,上面又加了一層二米高的閣樓,三間閣樓當做儲存的庫房,另兩間閣樓為留客居住的客房。閣樓朝著後院的那一面,就著主屋的房頂做底子,修了一條長廊,順著主屋正中間屋子裡的木樓梯,可以上到長廊裡,然後自由出入樓上的五間閣樓。
五間主屋裡,正中的三間為一套,門開在正中間的屋子,東西兩間為單屋,門都衝著院子朝南開著。
西屋是給文李氏住的,東屋是給文雪霜和文雪露住的。往後等她們出閣後,如果有回門省親的,也可以住在東屋。當然,如果她們倆姐妹同時回門省親,那麼可以住到樓上所留的兩間客房裡。
東西兩側各蓋有兩套廂房,每套廂房都為裡外兩間。廂房的外間是給文家四兄弟和各自的媳婦住的,裡間則是留給他們四兄弟的孩子們住的。西側兩套歸文皓然、文皓傑,東側兩套歸文皓威、文皓武。
走進主屋正中間的屋子,除了通往樓上長廊的木樓梯,就是四面皆開有門的牆壁。從西面牆上的門走進去,是文家人聚在一處用飯、說話的屋子。從東面牆上的門走進去,是文家招待賓客的屋子。
從北面牆上的門走出去,東西兩側各蓋有三間大屋,北面則是劃分前後院的二米高牆,正中開有接通前後院的大門。西側三間大屋,自北向南,分別是廁所、男浴室、女浴室。東側三間大屋,自北向南,分別是柴煤房、廚房和農具房。正中的空地上挖有一口井。
開啟通往後院的門,西側挨著牆挖了大坑做蓄糞池,上面還加了個與蓄糞池一般大的鐵蓋子,挨著蓄糞池蓋有豬舍、牛舍和羊舍。北面蓋有雞舍、鴨舍和儲草房、儲柴煤房。牲口舍和前院的廁所、浴室都修有傾斜的通道,可以讓所有的排洩物和水都順利流入蓄糞池。
東側一大片的空地圍上木柵欄,修成了菜園子,往後在這裡種些家常吃的菜,不必再往地裡跑那麼遠去摘菜。正中間的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