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2部分

起了民變,不是我大明之福啊!要是皇上也這麼想,絲綢又還要增加三十萬匹,問起我們,我們應該怎麼回話?你們再想想,除了你們說的讓絲綢大戶改桑田的法子,還有沒有別的兩全之策?”

“除了我們這個改法,我不知道還有哪個改法!”陳玉璧抬了抬眼皮,緊靠著趙志高坐下說道,“改稻田為桑田本來就是為了多產絲綢,產了絲綢就能變成銀子!絲綢不好,或者數量不夠,西洋就會不要。讓那些百姓自己去改,產的絲都賣給了小作坊,織的綢就賣不出價錢。這種事情,朝廷不僅要主導著百姓去做,更要制定官府允許的絲綢大戶去收才行!怎麼能把指望全壓在百姓身上和那些西洋客商身上?不是不讓老百姓也賺錢,實在是國庫虧空的口子太大了啊……讓老百姓自己去改,只能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把容易的事情搞難!更何況宮裡的用度這麼大,國庫空虛至此,不得已才想的這個法子。這個時候要是不能咬牙挺住,不用別人來倒咱們,咱們自己就都倒了!”

內閣早就給錢寧下了密信,讓他採取強制百姓改稻為桑的辦法,如果有人不願意,皆以通倭謀反的罪名處理掉;同時讓百姓把改成的桑田全部交由當地絲綢大戶來收,價格不能低於市價。錢寧也是這麼做的,他讓杭州知府馬遠全權處理這件事情,但收效甚微,甚至於差點在淳安縣激起了民變!

再加上生百姓圍堵杭州府衙的事情,錢甯越來越覺得內閣的這個辦法有問題,可是作為陳玉璧一手提拔上來,趙志高一直關照的官員,他又不能公然抵制內閣的這種做法,李化龍的句就彷彿是一把大錘一般敲在他的心上。為官這麼多年,平心而論,內閣提拔照顧自己的這兩個人還是能夠為民所想的,只是有的時候太過自私,為了心中那所謂的正義感,就可以完全不顧他人的生死,百姓的生死。我大明固然皇上重要,可是又怎能為了皇恩就把百姓給徹底放到一邊?

思來想去,在李化龍上奏疏的同時,他也給內閣去了一封奏疏,詳細地闡明瞭目前推廣改稻為桑的難處,委婉地提出了能不能緩一緩,給老百姓一個緩衝的時間,哪怕只有幾個月也行。沒想到卻引起了內閣的嚴重不滿,趙志高儘管嘴上不說,心裡還是有著看法的,就算是改稻為桑有困難,你也要想辦法執行下去,先執行,有什麼意見,等到一年一度回京師述職的時候再跟我們私下裡談。

李化龍的奏疏卻是為這國策拼了命的,只不過在最後的地方,巧妙地提到,希望朝廷和皇上能多給他一點時間,多給浙江一點時間,他一定能把浙江改稻為桑的事情做到最好!意思一樣,可是表達方式的不同,卻讓內閣等人覺得很舒服。

至於朱一刀,則用報表的方式,對萬曆做了詳細彙報。他並沒有說這改稻為桑好還是不好,只是以大量的資料,列表的方式表達出:現在進行到了什麼地步,浙江總共有多少畝稻田,已經改了多少,推行這麼久卻只有這麼點成績,原因在哪裡;下一步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需要朝廷配合的工作有哪些;現在浙江大雨傾盆,浙江省府和杭州知府都做了哪些應對措施,具體都做了些什麼,預計暴雨過去後可以怎麼樣的推行……萬曆非常喜歡這樣的奏疏,簡潔明瞭,讓人一目瞭然,不像那些大臣們動不動就之乎者也,看完一封奏疏累的半死不活。這種帶有強烈地老朱個人色彩的奏疏,不經意間讓內侍暗暗地留心,並且強行記住一部分,報到了司禮監去。

第210章

看著面前這封從來沒有見過的密信,魏朝有些*眼。他甚至不知道該從哪裡看起,他看不懂,大字不識一個的魏忠賢就更看不懂了。不過沒有關係,在一旁小太監抑揚頓挫的朗讀聲中,兩個人漸漸地只覺得頭皮有些麻。這樣的密信,這樣的奏疏,不論放到誰的手裡,只要是他會識字能讀書,就都會生出一種眼前豁然開朗一切盡皆明瞭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