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實力都不相伯仲,有一個因素則相當微妙,那就是莫斯科的“主場”效應。要知道那是切爾西老闆阿布地家鄉,隊中流著“蘇聯”血液的球星舍甫琴科無是當地最受歡迎地球星。如果阿布所希望的莫斯科效應出現,那麼切爾西更有機會捧起歐冠獎盃。
切爾西的強大之處在於中場,這是毫無問的。蘭帕德、巴拉克、馬克萊萊還有埃辛,以及邊路飛翼喬-科爾,藍獅中場人才排都排不過來。
相較而言,雖然曼聯隊的蒙南、羅比尼奧、吉格斯和斯科爾斯等球員也都有著響噹噹的名聲,但是除了蒙南以外,其他的球員老的老,太年輕的太年輕,要麼就是實力上有差距,與切爾西這條正值壯年的全明星陣容比起來自然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因此,在這樣的重大決戰,得中場得天下的道理顯得尤為突出。有效的快速反擊源於一個強大的中場,在對羅馬和巴薩時都獲得了義大利式勝利的弗格森會更看重中場的力拼程度。而切爾西則從來都是憑藉著強硬的中場來欺負人。這場比賽的關鍵或許就在於爵爺能不能夠控制住切爾西的中場了!
~~~~~~~~~~
這場在曼聯與切爾西之間進行的歐冠決賽,是繼1999/00賽季(西甲)和2002/03賽季(意甲)後,冠軍聯賽決賽將第三次出現由同國球隊爭奪“大耳聖盃
面。
自從1961/62賽季,西甲在博覽會杯上演決賽德比開始,將歐戰爭冠戰役轉變成“內部矛盾”已經是第13次了。無論是曼聯登巔還是切爾西奪冠,現在可以確定的就是英格蘭已經提前鎖定冠軍,英超也將在此役過後追平西班牙與義大利保持的11次冠軍盃奪冠紀錄。繼續朝著歐洲第一聯賽的名號邁進!
由於冠軍盃和優勝杯規則對參與球隊的限制,在上世紀中期同國球隊能夠一起參加洲際比賽惟有博覽會杯賽。1961/62賽季,瓦倫西亞和巴塞羅那一路過關斬將殺入了最終決賽,這也是歐洲賽事次出現由同國的兩傢俱樂部爭奪冠軍的局面,結果“蝙蝠軍團”回合6-2大捷奠定奪冠基礎,次回合1-1打和後,以總比分7-3在德比戰中勝出,並且在這項比賽的最後一個賽季瓦倫西亞還成功衛冕。
兩個賽季,西班牙人又在博覽會杯上兩次上演“內部”競爭,其中63/64賽季時薩拉戈薩在諾坎普斷了瓦倫西亞欲在該項賽事中奪下三連冠地念頭;當然兩年後,薩拉戈薩沒有阻擋住巴塞羅那第三次捧起博覽會杯冠軍獎盃的腳步。直到19711年該項賽事“作古”,西班牙球會9入決賽6次捧杯領先別國俱樂部,透過三次德比戰體現最為明顯。
歐洲聯盟杯將博覽會杯取代後,揭幕賽季決賽便成為英格蘭球會表演的舞臺,熱刺與沃爾夫漢普頓攜手闖入決賽,結果北倫敦球會兩回合3-2勝出捧起獎盃,這也是曼聯與切爾西本賽季在歐冠決賽上演“全英公開賽”之前惟一的一次歐戰英格蘭德比。
1979/80年,德國人在聯盟杯賽中完成了恐怖性的統治局面。八強中便戰了五席,到了半決賽階段便已經沒有了別國球會的身影,經過兩場“內戰”後法蘭克福和門興在分別淘汰拜仁慕尼黑和斯圖加特後會師決賽,最後法蘭克福依靠著客場進球原則捧杯。
上世紀90年代,意甲聯賽進入鼎盛時期。“意甲七姐妹”不但在國內賽場形成激烈競爭之勢,同時在歐洲賽場也多次“死掐”。
從1990年到1998年這九年間,此前從未有過歐戰決賽對沖的意甲便上演了四次“歐洲德比”,實際上上世紀90年代地聯盟杯賽決賽只有1995/96賽季一次決賽沒有意甲球隊的身影。
歐洲冠軍盃1994年之前始終是每國只能派一支球隊參賽,1994到97年算上了冠軍盃的衛冕冠軍,不過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