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8部分

起飛,向南進入阿富汗,再飛往高加索的機場。德意志第二帝國需要做的,只是設法把飛行員送過來,或者從中國僱傭轟炸機飛行員。

至於德意志第二帝國用來交換的裝備,潛艇可以直接駛往中國港口,而陸軍的裝備則可以優先提供技術援助,即幫助中國的坦克車輛廠獲得生產重型坦克的能力,等到共同擊敗紅俄之後,再透過陸路運送成品。

顯然,雷德爾不會拒絕這樣的提議。

要知道,只要中國的飛機制造廠開足馬力生產,肯定能在一九四一年為德意志第二帝國提供上千架重型轟炸機。

在德英戰場上,這批轟炸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問題是,如何衡量各種武器裝備的價值?

雖然雷德爾提出,以資源消耗量為計價標準,但是馮承乾認為這麼做不妥當,畢竟工業生產還與勞動力有關。按照馮承乾的說法,生產轟炸機的工藝肯定比生產重型坦克的工藝高得多,所消耗的勞動力也就多得多。

最終,雷德爾接受了馮承乾的提議,即資源消耗量佔百分之四十,勞動力消耗量佔百分之六十來計算武器裝備的價值。

價值計算出來了,自然需要有一個衡量的標準,或者說是一把確定價格的直尺。

顯然,金錢是最有效的衡量手段,而在戰時,具有保值價值的不是國家發行的貨幣,而是黃金。

也就是說,中德間的武器貿易,必須以黃金為折價標準。

雖然馮承乾同意以賒賬的方式進行軍火貿易,但是必須以黃金計算價格,即在大戰結束之後,中德得來一次軍火貿易總清算。

對此,雷德爾沒有選擇餘地。

要知道,現在有求於人的不是中國,而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甚至可以說,能否做成這筆買賣,將決定德意志第二帝國能否打贏這場戰爭。即便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可是涉及到國家利益的事情,雷德爾與馮承乾心裡都有數,絕對不能把賬面上的東西搞亂了。

當然,馮承乾也免費為雷德爾提供了“金鷹”的設計圖紙。

大戰期間,“金鷹”的產量能夠超過兩萬架,成為產量最多的轟炸機之一,與這筆軍火貿易有很大的關係。別的不說,中國生產的一萬七千多架“金鷹”轟炸機中,有近八千架出售給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國也在拿到設計圖紙之後,自行生產了將近三千架。

從金額上看,這絕對是大戰期間最大的一筆軍火貿易。

!@#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第一百一十三章 轟炸機貿易

全文字無廣告第一百一十三章轟炸機貿易

戰後,幾乎所有人多高度評價了這次的“轟炸機貿易”。全文字無廣告

在很多人看來,“轟炸機貿易”還直接決定了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戰後世界秩序中的地位。

大戰爆發前,甚至在大戰初期,德意志第二帝國一直在中德關係中起主導地位,很多時候中國甚至得看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臉色辦事。比如,在中日朝鮮半島戰爭中,中國就不得不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出面之後,降低了停戰條件,讓日本儲存了很強的實力。又比如,在對俄宣戰問題上,中國也不得不做出讓步,在一九四一年、也就是還沒有完全擊敗日本的情況下就踏上了大陸戰場。

只是,這種局面沒有持續到戰後,在戰後後期就發生了轉變。

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這場大戰中,中國爆發出來的戰爭潛力,遠遠強於德意志第二帝國。

“轟炸機貿易”可以看成是中德關係轉型的縮影。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國一直是“受益國”,即在中德的軍事合作中,中國主要從德意志第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