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前,身在巴郡的甘寧正於將軍府內埋頭審視堆積如山的公文。這位昔日馳騁沙場、勇猛善戰的大將,如今卻因一場巴蜀之戰後的人事調動,被迫投身於瑣碎繁雜的政務工作之中。面對每日源源不斷送來的公牘文書,甘寧心中愈發煩悶難耐。
然而,就在此時,一封來自呂布的密令如同一股清泉注入了他那顆渴望戰鬥的心。這道密令要求甘寧即刻動身前往壽春,在此前袁術水軍的根基之上,籌建屬於呂布軍隊自身的強大水師,並委以其水師統領之重任。
甘寧在接到由張松自長安捎帶而來的密令後,心情激動萬分。他迅速完成與張松之間的交接事宜,便馬不停蹄地踏上征途。一路上,他難掩內心的興奮之情,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未來的景象:自己將每日親自訓練麾下成千上萬的水師健兒,率領他們縱橫四海,東征西討,戰無不勝。
每想到此處,甘寧都會忍不住笑出聲來,彷彿已經置身於那個熱血沸騰、豪情萬丈的戰場之上。這段旅程對他而言,不僅是一次職務的變遷,更是一次重燃激情、實現抱負的良機。而前方等待著他的,將會是一片嶄新的征程,充滿挑戰與榮耀的未來。
建平六年的十月,秋高氣爽,金風送爽。然而,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卻正在悄然醞釀之中。袁紹親率大軍,氣勢磅礴地攻打幽州,他們一路勢如破竹,銳不可當。
緊接著,袁紹的軍隊圍困了易京,這座城池宛如風雨中的孤島,搖搖欲墜。面對如此險惡的局勢,公孫瓚心急如焚,他決定派出自己的兒子公孫續前往黑山軍請求援助。
袁紹並沒有停止進攻的步伐,他採用了多種戰術,上架雲梯,下挖地道,全方位地對易京發起猛烈攻擊。易京城牆在敵人的強攻之下逐漸殘破不堪,形勢變得越來越危急,彷彿一顆即將墜落的巨石,隨時都可能崩潰。
而公孫瓚手下的將領們也開始失去信心,有些人選擇投降袁紹,有些則四散奔逃。眼看著自己的勢力日漸衰弱,公孫瓚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和絕望。
翌年的春天,希望終於降臨。公孫續和黑山軍首領張燕率領著十萬援兵,分成三路浩浩蕩蕩地向易京進軍。這些救援軍隊士氣高昂,決心要與袁紹一決高下,拯救被困在城中的公孫瓚及其子民。
公孫瓚秘密派遣使者給公孫續送信,雙方約好以點燃烽火作為暗號,到時裡應外合共同夾擊袁紹大軍。然而,這封至關重要的密信卻不幸被袁紹的警戒哨兵中途攔截下來。袁紹得知這個計劃後,並沒有驚慌失措,反而心生一計——決定順水推舟,按照約定的訊號親自點燃了火堆。
此時,身在城中的公孫瓚看到遠方燃起的熊熊烈火,誤以為救援部隊已經抵達,心中大喜過望,立刻率領兵馬出城攻擊敵軍。誰料想,等待他的並非預想中的友軍援兵,而是袁紹早已埋伏好的精銳伏兵!面對突如其來的襲擊,公孫瓚毫無防備之力,只得倉促應戰,但終究寡不敵眾,遭受重創後不得不狼狽逃回城內。
袁紹見此情形,乘勝追擊,進一步加快挖掘通往城樓下方的地道進度。經過一番艱苦努力,終於成功地挖到了樓臺之下。接著,他們巧妙地利用粗大的木柱支撐起樓臺的根基,隨後放火焚燒這些支柱。隨著火勢迅速蔓延,原本堅固無比的樓臺瞬間土崩瓦解,轟然倒塌。
公孫瓚眼見大勢已去,走投無路之際,竟然狠心縊死了自己的姐妹和妻兒老小,緊接著引火自焚。就在這時,袁紹手下計程車兵們如潮水般湧上城樓,迅速割下了公孫瓚的頭顱。與此同時,公孫瓚的部將田楷、關靖等人也在此次激戰中英勇犧牲。袁紹下令將這些將領的首級一同送往長安請功領賞。
至此,袁紹順利佔領了幽州之地,併成功吞併了公孫瓚的全部軍隊。這場驚心動魄的戰役畫上句號,袁紹勢力愈發強大,成為當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