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軍會不會出現將帥不合,政令不一的情況?孫為民分析,絕對有這可能。
所以,孫為民現在能做的只是死守待變,期盼著敵軍內部生變,到那時才是考慮如何退敵的時候,現在只想著怎麼守住城池既可了。
吃過早飯後孫為民便帶這護衛巡城去了,最先去的就是東城牆那裡正對著廉軍帥帳,孫為民想好好看一看那個自己饒過一命的肖雲憲。
剛到城下,負責東城牆防務的孟將軍就從城上迎了下來。孟將軍是個四十出頭的精壯漢子,與其他將領不同的是他很少佩劍而總是拎這一把長槍,從此點上就能看出此人屬於實幹型的,對君子佩劍帶吳勾這種俗套很不買帳。
孟將軍名喚承貞,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孟承貞(夢成真。。。小孟啊,你就不能想個好名字啊。。。)。
孟承貞並沒和孫為民多客套什麼,二人見過禮後就順著步道上城剛走到一半的時候,就聽到城外鼓聲大做,咚咚咚的響了起來。
“不好!我們快上城”孫為民和孟承貞都是一驚,急匆匆的奔上城牆。
城上,士兵們已忙碌了起來起來,正有條不紊的進入到自己的崗位上。‘材官’們也把數百輛巨大的床弩推到了垛口前。
材官:西漢以後,軍中專設弩兵多選身強體壯者充任。
說起床弩的歷史很是悠久,其發明的年代可以可追溯到西漢。《六韜……軍用篇》中提到的“絞車連弩”,即是一種床弩。
弩脫胎於弓,實則是一種裝了弩機的弓,相傳發明於黃帝時代,亦有傳說是戰國楚琴氏所創。但據文字信史考據,凡記三皇五帝的史籍如《史記…五帝本紀》、《漢書…律曆志》、《古書尚書…序》、《博物志》多有關於弓的記載但無弩的記敘;而戰國時的《孫臏兵法》,《墨子…備城門》等不僅弓弩皆有載,而且弩已是普遍裝備的制式裝備。鑑於中國人習慣將弓弩並說,可認為弩的產生要晚於黃帝而早於楚琴,應該是商周青銅器時代的偉大發明。
床弩其實就是一種安裝在木架上的大型弩。將一張或幾張大弓安裝在床架上,絞動其後的絞軸,張弓裝箭,用大弓的合力來彈射長箭,射程可達五百米,是中國古代弩類射程最遠威力最大的,可謂弩中霸王。床弩發射的箭以木為杆,以鐵槍頭為鏃,以鐵片翎作尾翼,號稱“一槍三劍箭”,實則是帶翎的短矛,破壞力巨大,以之守城,攻方的的轒轀車,雲梯,木幔,巨盾……遇之莫不破;以之攻城,城壘不完,如遇土城木寨,中之如同摧朽。
總之弩的威力巨大且工藝複雜,古人稱:“千斤之弩,掛於一寸之牙,發於半指之力,其妙無以加也!”,足可見其構造之妙。(關於床弩就不說了講清楚很麻煩,大家從電影裡找感覺吧,老頭只是想讓大家瞭解一下弩的由來。我們老祖宗其實很聰明,中國古代的攻城戰也要比西方電影裡熱鬧的多,器具也多很多,只是我們影視業不行沒有給大家展示出來而已。老頭儘量讓大家看到一場絢爛非常的攻城戰,看看和西方電影比起來怎麼樣,老頭可不是亂編的,都是有史料做依據的。)。
說到守城利器那可就太多了,但最實用的還是床弩和弓箭。弓箭相較床弩這種重型器具更適合普及,而且簡單易學。
古語言:弦木為弧,剡木為矢。由此弓無非是將一根木竹彎成弧形,銷尖木竹既為箭,這便是弓的最早雛形。傳說中弓是炎帝發明的,實則不然要早的多。1963年,在山西朔縣舊石器晚期遺址中發現一枚用燧石加工的石鏃,長2。8厘米,前鋒銳利,器形周正。經放碳測定年代,距今28945年。由此可知,中國最早使用弓箭的年代至少距今三萬年。(只能說令人不可想象,三萬年前就有弓箭出現了)
再來看城牆上,弓手也紛紛入位衝板和滾木架也推了出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