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其地出帛,目曰禿鹿麻(即禿兒麻),蓋俗所謂種羊毛織成者。時得七束為禦寒衣,其毛類中原。柳花棉潔細軟,可為線為繩,為帛為綿。農者亦掘渠灌田。土人惟以瓶取水,載而歸。及見中原汲器,喜曰,桃花石諸事皆巧。桃花石謂漢人也。&rdo;
真人的精闢描述和李志常的忠實記錄相得益彰,將富庶繁華的伊犁河谷精華濃縮定格於歷史的畫卷之中。
當月下旬,長春真人一行再度首途西行,在渡過肥沃的垂河河谷之時,抽空憑弔了不久前滅亡的哈剌契丹國遺蹟,為這個不及相見,卻充滿了中原衣冠文化的朝代發一番思古之幽情。直至他們在初冬季節到達撒麻兒罕之時,猶自遙想當年大石林牙(18)萬裡西行,走著與他們相似的路線進入西域,拓地數千里,開創一代王朝的赫赫武功以及此後所施行的殷殷仁政。
&ldo;如果這位成吉思汗也能如大石林牙一般,不諦萬姓之福了。但願自己此次西行可以改變他的一些行為。&rdo;
然則,真人卻未曾注意到,當自己於西行途中所獲得的見聞,已經在悄然改變著他最初的某些態度,尤其是對成吉思汗個人的一些固有的看法正在轉變之中。
&ldo;成吉思汗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呢?&rdo;
真人感到,越接近他,就愈發難以看清其人的真正面目了。
如此渴望著與一位人物相見,如此渴望瞭解其人。這種情緒對於長春真人而言,實是有生以來的第一次。或許,這正是他不辭辛勞,萬裡跋涉的主要動力之一吧?
---------------------------------------------------------------------------
(1)取道該兒母西兒(garsir)之說取自《志費尼書》(波伊勒,p136),《拉施特書》則僅稱窩闊臺&ldo;取道該兒母西兒&rdo;回師。該書俄譯者斯米兒諾娃在225頁注釋2中認為,該兒母西兒在赫爾曼德(heland)河中游,今名加姆薩爾(garsel)。另見《親徵錄》(白萊脫胥乃德,第一卷,293頁)和朱思札尼的記述,則稱窩闊臺在奉命摧毀哥疾寧後,在普里阿罕迦蘭(pul-i-āhangaran)過冬,其地即今之赫裡(herirud)河上游的卡拉依阿罕迦蘭(qal‵a-yi-āhangaran)。
(2)迦兒漫(karān)與桑忽蘭(sanrān)均屬今庫臘姆區(kurra ancy),拉維特在其所譯之朱思札尼著作《塔巴合特-依-納昔裡》的注釋中考證桑忽蘭為今沙盧贊(shazān)附近的河谷。關於沙盧贊的情況詳見《皇家印度地名詞典》。
(3)《長春真人西遊記》原文為&ldo;今朕已回,亟欲問道&rdo;。
(4)《長春真人西遊記》原文為&ldo;餘雖山野,豈與處女同行哉?&rdo;
(5)此一路線在《長春真人西遊記》中有所表述,&ldo;出沙陀,至魚兒濼,始有人煙聚落。&rdo;沙陀,即今漫布於赤峰與通遼兩地之間的科爾沁沙漠;魚兒濼就是捕魚兒湖。
(6)故故,即固姑冠,參閱第六章注釋(3)。
(7)《長春真人西遊記》原文為&ldo;有命則不辭,有言則不易。&rdo;
(8)斡耳朵(ordo),即宮帳之意。在這裡,毋寧稱其為斡耳朵群(ordos)更為準確。因為這是由成吉思汗的眾多嬪妃們的宮帳所組成的移動城市。《遊記》在這裡提及當時的盛況,認為即使是古代的匈奴大單於也有所不及。同樣,這種集中形式完全與《秘史》234節和278節的精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