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同。那麼同一款天條關於惜護陶器的規定,也是基於同樣的道理。須知製陶燒陶,都要消耗黏土和料,為了達到所需的高溫,很多時候還要先加工木炭。
在典籍的註解還有具體的細節規定,如成人故意損毀陶器當受鞭刑,而幼兒無意損毀陶器可免罰,但其父母應在神祠當眾接受訓斥。
新十款天條的第七條也很特別,竟然對一種東西特意做出了強調:“惜護科斗,蛙可食不可販。”
所謂科斗是青蛙和蟾蜍的幼蟲,如今也寫做蝌蚪。在坐轎子來的路,丁齊等人聽見蛙聲成片,今天吃飯時還吃到青蛙了。他們在山有水的地方見到過青蛙,但蛙鳴聲沒有平原那麼密集,平原天地間青蛙很多,走在路都不時能看見青蛙跳下水坑。
這裡並沒有外面的化工產業,也沒有常見的農藥和化肥。傳統農家肥是重要的肥料,有些樹木的葉子搗碎髮酵或者燒成灰也可以當做肥料或能除蟲,但田地防治蟲害主要還是依賴生態,所以青蛙非常重要。
蝌蚪需要惜護,不可以傷害,而青蛙是可以食用的,當地居民偶爾抓兩隻做菜可以,但不能抓了之後拿到集市去販賣。註解還有細節規定,捕捉青蛙自食必須是即食,不得醃製作成肉乾之類長期儲存。
新十款天條的第三條,規定天國年產銅不得超百斤、產錫不得超五十斤。可見這個地主也是有金屬出產的,而且銅和錫還可以配出各種青銅合金。為什麼將產量限制得這麼嚴格?須知大規模的冶金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環境資源,在這裡是不可能持久的。
僅僅是料這一項,需要大量的木炭,短時間內可能把能砍的樹都砍光了。而且假如勞動力都去開礦冶金了,幾千人全去了礦山恐怕都不太夠,耽誤了其他的生產會威脅到所有人的生存。
這裡沒有鋼鐵,只出產兩種金屬,銅和錫,當初進來的太平軍應該也有匠人,而且找到了礦石。如今銅、錫以及青銅製品皆產自北大營,也是譚涵川到達的那個地方,那裡有一個村社專門是搞冶金的。
在這裡,所有的金屬器物哪怕毀壞了也不能隨意丟棄,都要交還營庫,統一再送到北大營去重新冶煉。如今北大營新出產銅與錫的年規模加起來也只有幾十斤,大量時間都是在冶煉收的舊金屬。
儘管損毀金屬器物可以收,但在使用過程畢竟會有腐蝕、消耗,每年新出產的金屬又不多,所以銅器、錫器、青銅器在這裡非常珍貴。聖經的註解做了嚴格的規定,除了必須收利用之外,還禁止用以製作賞玩之物。
所謂賞玩之物,是放在那裡玩賞,平時卻用不到的東西。這裡用的加工最多的金屬器物是青銅,主要用來鑄造刀具、炊具以及各種砍伐與建築用具,件的還有漁的墜子等。更有意思的是,這裡的黃金很多,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不少。
黃金並不是當地出產,而是從遠古時代一直留下來的。根據當地的歷史推測,想當年那幾萬太平軍撤入這裡的時候,應攜帶了大量的黃金製品。萬年前他們帶到這裡的刀槍等鋼鐵製品早已朽蝕無存,但化學性質極其穩定、萬年不朽的黃金卻儲存了下來。
黃金在這裡主要用作流通貨幣,鑄造成差不多五分硬幣大,但份量可外面的五分錢鋼蹦重多了。一枚金幣可以在集市買到一隻雞。金幣也是由北大營統一鑄造的,包括當地所使用的裝飾性金器。
北大營的特產是金屬器物,同時也負責整個天國的冶金工藝,因為那一帶有金屬礦,堪稱整個天國的重工業心,雖然這裡所謂的重工業也僅僅是手工業。
冼皓所到達的西大營,特產是油和紙,還有各種竹木製工藝品,堪稱天國的輕工業心了。因為那裡平原田地較少,周圍是大量的丘陵山地,生長著大片的竹林,只能因地制宜發展出這些產業。
當地人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