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塞特開始了攻城行動。
這太突然了,對於彭同來說,斥候傳來的這個訊息讓他有些手足無措。
他們的騷擾活動不過才持續了三四天,僱傭兵也才剛剛傳來登陸的訊息,可庫塞特方面便直接決定攻城,而在之前卻一直如同一潭死水一樣寂靜,這也導致彭同的應對有些手忙腳亂,但他決不允許俄尼拉這座帝國在塔奈西斯湖流域的最後一座堡壘淪陷,這給帝國帶來的後果是絕對毀滅性的。
於是彭同即令部下拔營出發,六萬大軍分成三路從俄尼拉南方、西方和東方向庫塞特人包抄而去。
而俄尼拉城下的拔都此時則是好整以暇地帶著麾下的騎兵往後退,是的,往後,往北。
整個俄尼拉附近的斥候網路,庫塞特始終在有意無意的縱容帝國斥候的活動,但是一旦到了特定的時刻,木華黎絕對不會允許帝國斥候再探查到哪怕一絲一毫的訊息。
而此時就是那個特定的時刻。
拔都很清楚自己的敵人對自己有什麼樣的想法,他們不會放棄這個機會,他們想要畢其功於一役,他們想要挫傷庫塞特的有生力量,不想再承受來自庫塞特的威脅。
所以他們選擇了合圍,拔都相信,如果不是北部的科雷尼亞堡歸屬於己方的話,彭同一定會讓部隊繞一個大圈來四面合圍。
他們的信心來源很簡單,帝國一來是在本地作戰,二來有俄尼拉作為依託,庫塞特是在準備攻城,一面是俄尼拉的守軍,一面是帝國野戰部隊,庫塞特屆時難以全面顧及到,很有可能一個不慎就導致指揮崩潰,陣型潰散。
而且最關鍵的是,合圍的架勢可以最大限度的壓縮庫塞特人的活動空間,降低他們騎兵機動性的優勢,最大可能的減少庫塞特軍隊迂迴作戰的空間。
合圍的優勢多多,對於重灌步兵為主的帝國而言,想要以步制騎,就要最大限度削弱敵人的優勢,發揚自己的長處,步兵的長處在於打陣地戰,在於堅守防線,彭同在處理這場戰爭的最開始態度就是想要和庫塞特人一較高下,畢竟如今彭同手裡捏著的是南北兩個帝國的精銳,是三分之二個帝國的家底,他不可能只甘心於老老實實的打一場防禦戰,他要畢其功於一役,他要一掃此前帝國軍隊在面對庫塞特人時的節節敗退,他要讓雙頭鷹再次偉大。
其實彭同有這樣的想法也不奇怪,甚至其他所有參戰的帝國貴族都是這樣的想法,他們成長的年代,雖然帝國不復以往的榮光,但是再怎麼說帝國還是那個龐然巨物,在那個時候,帝國雖然疲於應對周圍各個蠻族國家的騷擾以及小規模的衝突,但是從來沒有被一個蠻族國家給逼到這種地步。
幾乎所有的貴族都默契的認為這樣的結果不過是庫塞特趁著帝國內亂的機會,才偷偷摸摸的取得的成果,因此,當這個同盟結成的時候,面對戰爭兩國的統治者和貴族階級,還是會自然而然地先去考慮帝國內部的利益,而非應對蠻族國家的威脅,因為始終,至少在此之前,帝國從來不可能被蠻族國家給逼到滅國。
沒人覺得會這樣,沒人覺得這是會發生的。
雖然一些貴族,例如彭同表達了對於庫塞特的擔憂,但是他們本身對於帝國的實力還是十分自信的,從小成長的環境以接受的教育和耳濡目染的事情,讓他們對這個國家有著強大的信心,正如巴都所想的,或許兩國統治者在面對戰機的時候,會出於各自利益考量去優先選擇硬對帝國內部的戰爭,但究其根本,還是有看不起庫塞特的一種天然心理優越感。
而且正是這種心理優越感讓彭同拔高了對於這場戰爭的期待,他認為,當兩國聯軍的兵鋒在此指向庫塞特時,配合俄尼拉的城防以及庫塞特攻城時的破綻,他們絕對可以拿下這場戰爭的勝利。
本著這樣的態度,彭同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