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對身體比較不錯,我也好久沒來看您了,你什麼時候方便,剛好過來看您。”
作為已經退休或者面臨退休的老者,在位的能量漸漸遠去,送他禮物之人定然不多,而在這時你還能想起他,並特意上門看望,雖然禮輕,但情意重,試問,如果是你,有這樣一個人關心著你,你心情是不是會變好?如果你還有點能量,是否會在恰當的時候幫忙說話?
在中國,普遍存在【人走茶涼】的現象,這種情況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傳承影響的,很現實,但又不得不接受。
柴寧請客戶吃飯,很多時候都會將邀約參與人員的權利交給被邀請這人,同時根據人數,在酒桌上,會多帶一條煙,幾瓶酒,甚至一些不太貴重的小禮物。
喝不完,抽不完的,也從來不帶走,散場時,都分發給參與酒局的這些人,這讓被邀請者倍有面子,同時小恩小惠,日積月累,柴寧的人脈便漸漸寬廣起來。
現在體制內的很多人,都已經是吃慣見慣甚至拿慣,所以有些人已經麻木了,覺得一切都是理所應當,該拿便拿,從不手軟,但拿了之後,不辦事,最後又發現,自己的圈子越來越薄,人脈也越來越小。
而恍然大悟時,又會回頭主動獻殷勤,這個時候,作為商人而言,只需要欣然接受便可,畢竟你是商人,別人主動,對於你而言,百利而無一害。
當然,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確實需要不同的禮物,這是對症下藥,投其所好,而重點便在於你需要用心。
比如一個單位的副職領導,年紀三十多歲,已婚,有小孩。這樣的客戶,送他東西,根據實際情況可以考慮:加油卡、超市購物卡、洗車卡、保養卡、電影券等等,如果此人為比較正直,刻板,那麼送禮時,可以針對他家小孩或者愛人,甚至老人。
具體如何針對,這要看業務員對此客戶的瞭解程度,熟悉程度。
而這個客戶如果想法比較大,在專案中可以幫助到你,那麼更為貴重的禮品也可以考慮,甚至以專案而言,談絕對值也不是不可。
送禮的東西很多,方式也可以有很多,但噱頭很多時候只需要一個,並且這個噱頭,不能讓你送禮的【客戶】產生心理負擔和壓力。
因此,這便涉及銷售員送禮時的這個【噱頭】,一定要幹練,簡短,切忌言多,甚至送禮便是送禮,切忌在送禮時扯亂七八糟的話題,頂多說幾句節日快樂,家庭幸福安康之類的祝福語便可。
針對如何送禮,公司有過專門的培訓,但培訓的內容畢竟是理論知識,真正到個人頭上時,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凝練話術。
當然,在大客戶銷售界也有這樣的言論:關係不到,禮物不送,如果要送,就得用心到讓客戶沒辦法拒絕你。
薛斌手上有這樣一個客戶,每次薛斌送禮,不管講多好的話術,這個客戶就咬定一個原則:心意領了,但禮物堅決不要。
一般而言,如果客戶都不要你的禮物,那麼生意一般就不能做了,但恰恰相反,這個客戶不要薛斌的禮品,但依然和薛斌保持合作。
後面餘長才得知,這是薛斌的高明之處,每次去辦公室拜訪這個客戶,他都會帶一些小禮品,比如茶葉、零食、水果等。
而這些東西帶去後,也不是給客戶本人,而是放在這個客戶的辦公室,如果來人時,剛好可以招待別人。
這樣,這個客戶便沒有什麼心理壓力,也可以欣然接受。
再則,知曉了這個客戶的家庭情況後,買了小孩的禮物直接寄給這個客戶,話術道:“我前段時間給我表姐家小孩買禮物時,剛好看到這個,我覺得比較適合你家小孩,有利於小腦開發......”
反正都已經買了,並且寄出去了,這時,大部分客戶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