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部分

厚的家業。對內民富國強,以白狄人為主導的各族百姓大多擁戴中山王。對外則勝多敗少,有齊燕兩大強國為靠山,號稱五千乘之強國。

姬尚接手中山時已經近三十歲了,年富力強的他像他的祖先一樣,血液裡繼承至草原人的雄心壯志讓他渴望著做出一番成績,他並不想像他父王那樣只是甘心做個碌碌無為的守成之主。他想讓中山強大起來,強大的到足以讓遠在洛邑的周天子被迫承認他諸侯的地位。

說到底中山國雖強,確是正宗的戎狄出身,地位始終不能被中原各國承認,在周天子每年按例分封的祭肉名單中,他們中山國還不夠資格。中原各國視他們為異類,即便是盟友的齊燕也無非利用他們而已,華夏族骨子裡的傲慢註定不能接受一個狄人出身的國家。即便是像魯國、衛國、皺國那樣的小國,也能輕蔑的稱呼他們為蠻夷。

姬尚自小喜好儒學,對先王之道更是推崇至極,一生所夢想的不過是成就一番像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那樣的霸業。而低劣的出身讓他心中生起了愈發強烈的民族自卑感,他渴望著擺脫這個不光彩的身份,就像當年同樣被中原諸國不屑的蠻夷楚國一樣,在強大起來後一樣獲得了中原各國的敬重。

可是中山國的發展卻有著巨大的先天不足,它在趙燕兩個大國之間,被兩國完全包圍,以往的戰略都是團結較為弱小的燕國,來攻大更為強大些的趙國,以此來壯大國勢。可趙雍即位趙王后,內肅國政,外結各國,使趙國止住了繼承至老邁晉國的暮氣,再次煥發出了勃然朝氣。姬尚嘗試和趙國交戰四次,雖未戰敗卻也未佔到什麼便宜,只好放棄了南下攻打趙國的念頭。

南下既不成,那似乎北方更為弱小的燕國變成了中山國擴張的首選。只是中山國與燕國為了對抗趙國結盟數十年,若是背信棄義冒然攻打,這讓遵從禮樂的姬尚有些難以啟齒。況且燕國雖弱,但也是堂堂萬乘之國,國勢仍在中山之上,單打獨鬥中山國不是它的對手,更別說還有個虎視眈眈的趙國在身後。

姬尚的苦惱並未持續多久,很快一個天賜的良機突然出現在他眼前。

燕國亂了,而且亂的很徹底,老邁昏庸的燕王噲崇信儒家的禪讓之說,在相國子之的黨羽蘇代、鹿毛壽的鼓吹之下,竟然搞了一場荒唐的禪讓鬧劇,把王位傳給了子之,自己則面北稱臣。王位無端被奪,燕太子平自然不幹,便聯合了仍然效忠王室的將軍大臣攻打子之,卻因為事出倉促反被子之擊敗殺死,國內大亂。

燕國動亂的訊息傳來,起初姬尚仍然是抱著觀望的態度,不想輕易插手盟國家事,以免授人口實。但隨著事態的發展,燕國國內愈加混亂,一直對燕國不壞好心的齊王便想趁火打劫,派來使者邀請中山國一同攻取子之,共分燕國。

姬尚心中猶豫,便在朝會上徵求大臣們的意見,幾乎所有的老成持重的大臣們都反對攻打燕國,認為這樣只能給中山國帶來一時的利益,卻要隨之帶來無窮的禍害。畢竟至宗室召公被周武王分封燕地後,燕國立國已有六百餘年,傳至召公的姬姓一族在燕國也算頗得人心。國勢雖然一直未曾強盛,卻始終位於大國之列,即便如今內亂,但強齊想要吞下它,仍然言之尚早。

姬尚並不是個心志堅定的人,大臣的勸說幾乎讓他打消了攻燕國的念頭。這時候一個小小的碣者卻站了出來,司馬喜在朝堂上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說,竟將滿朝文武辯的啞口無言,讓不少人動搖了心意,更是勸得姬尚堅定了聯齊伐燕之心。

於是中山出兵十萬,與齊國的二十萬大軍共同攻入燕國。當時為王的子之雖然平定了太子平的叛亂,卻因為在國內倒施逆行惹得民怨四起,太子平的起事更是弄的“死者十萬,百姓離志”。齊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