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遊牧民族,漢時大月氏人的後裔,曾經自稱匈奴人,不過這個已經無法考證,西方史學界稱為白匈奴,公元四世紀末,從阿爾泰山北麓遷居七河流域,在今日撒馬爾罕-布哈拉建立了嚈噠王國,後期勢力更是擴大到南亞一帶,對波斯人和突厥人的勢力造成極大打擊,後來被波斯和突厥聯合剿滅。嚈噠人是母系氏族社會,以女為尊,行一妻多夫制,《西遊記》中的女兒國說的就是這個族裔。
第六十六節 休整
迴歸山腹營地的途中,被悶在後方的岡薩斯的鬱悶自然不必細說,雖然夜晚的戰鬥說起來輕鬆,最終後面也沒有追兵的身影,但若是真的以為如此簡單,那就是自驕自傲了。
整晚的戰鬥表面看起來輕鬆自如,但實際上不弱於在刀鋒上跳舞。沒有即時通訊的裝置,完全依靠默契還有戰士們的能力來完成這種協同作戰,稍有不慎就會因為戰鬥時機的問題導致城內的所有人被守城兵包圍,當然或許老羅可以憑藉火油罐之類土庫曼人不熟悉的兵器突圍,但戰損擴大將是註定的,至於救人的能否圓滿就只能看運氣了。
渡過哈里河之後,不用擔心追兵問題的老羅才有心情整理思路。人口數量始終是限制兵力的關鍵,即使到了東方,有一塊掌控在手的土地,也需要時間來理順脈絡。所以至少三年之內不要奢望有軍隊擴大的可能。
精兵戰略是最合適目前的情況的,對付這個時代的土著軍隊,老羅計算了一下自己手下人的戰力素質,按照後世的軍人素質標準衡量,體力、智力、意志、戰術技能、武器裝備等幾個方面平均來說,一比十的戰力比不敢說,一比六或者一比七還是可以的。
夜晚的時候老羅仔細觀察了土庫曼人在戰鬥方面的表現,他們中間或許有戰力不錯的傢伙,但是大多隻是憑藉血氣之勇來戰鬥,武器配備不夠系統,戰術配合也十分粗陋,至於小隊指揮就不用說了,意志方面也很一般,這樣的水平只能說是烏合之眾。
當然之前在哈里河支流西岸戰鬥的那支精兵要比這裡強得多,如果不是粗疏大意被偷襲,老羅相信被動的到處救火疲於奔命的就是自己了。
這就是佔據主動權的好處。
等赫拉特的訊息傳開,估計遠在南方伽色尼的那位馬哈穆德埃米爾該頭痛萬分了。
如果沒什麼差誤,短期內不用擔心土庫曼人了。
從赫拉特城到老羅安置在哈里河北岸的山谷營地之間,路程大概有六十多公里,整隊撤離的人抵達營地的時候已經差不多上午十點。
秋日的陽光照在人的身上總是感覺很溫煦,遠不是夏日時候的那種酷烈,山谷營地的綠草已經稍有些枯黃,很多悠閒的吃草的馬兒被新來的馬蹄聲所驚動,紛紛抬起頭來張望遠處正在靠近的同類。
一眾被救出來的漢人或者白人很少有機會騎乘戰馬,他們從馬背上小心翼翼的從馬背上爬下來,然後癱坐在草地上——以他們的體力和技術能夠坐在馬背上奔行幾十公里不掉下去實屬不易,好多人都是把自己綁在馬背上的。
感覺到自己不再是奴隸了的人們坐在草地上情緒有些失控,痛哭流涕者有之,狂發大笑者有之,默然無語者有之……一些年紀小的孩子站在表情不一的大人中間有些不知所措。
從黑雲的背上下來,老羅站在高處,用審視的眼光看著這一個場面,淪落為奴隸的人們可憐嗎?當然,但是並不能成為無條件接納他們入主營的理由,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老羅從不懷疑這個道理。
這個時代,是漢人文明發生本質性轉折的大時期,這些淪落為奴隸的人經歷過多少坎坷可能只有老天知道,他們的心性如何也只有老天知道,一切都還需要時間去檢驗。
“奧爾基,現在營地內有哪個曲閒著?”老羅轉頭看著剛剛停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