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部分

桌上已擺了空碗碟和茶杯,不時有幾個人在裡面出入走動,卻因隔得太遠,看不清樣貌。

“咱們的菜做好之後,便要送到涼亭中,請那裡的老饕品嚐評鑑。”宋靜溪挽著花小麥的手臂,朝那邊虛指了指,不等她有所反應,便扯著她徑直來到池邊的一個小棚子前,笑呵呵道,“今兒一天,咱們就都得窩在這裡了。”

花小麥抬頭望棚頂上瞧了瞧,果見上面貼了一張紅紙,寫著“桃源齋”三個大字。她跟在宋靜溪身後進了棚內,裡面雖不寬敞,卻好在不算憋悶,鍋灶更是十分齊全,盛菜的碗碟是最簡單的白瓷,明淨清爽,能最大程度地突出菜色的美感。

巳時初,年年參與八珍會的五位城中有名老饕紛紛於涼亭中落座,比試正式開始。

說起來,流程也並不複雜,先是兩樣素菜的較量,各酒樓以先俗後雅的順序,做好一道菜之後,先送去涼亭中接受品評,待得老饕們皆已品嚐完畢,再來做下一道。五位老饕會從每道菜的色、香、味三方面做評判,一一記錄在冊,直到今日的比試完全結束,才會綜合每道菜的情況給出最後的結果。

兩道素菜、兩道點心及湯品,都是由宋靜溪負責,花小麥深知為廚者大抵有些執拗性子,最是不喜做菜時有人在旁邊指手畫腳,於是也便樂得輕鬆,坐在椅子上,只靜靜觀察她的動作。

一俗一雅兩道素菜,宋靜溪分別準備的是“蓴菜豆腐小蓮蓬”和“煎燒猴菇”。用材不可謂不精貴,切炒燜炸各種環節也無甚可挑剔之處,只不免中規中矩了些。所幸那蓴菜與荷塘之景很是相配。和花小麥即將要做的二珍膾也頗有契合之處,十分討巧。在這一層上,或許能佔些便宜。

只不過是兩道菜罷了,對於成日在酒樓後廚忙碌的大師傅們來說,實在不是什麼難事,即便是今日格外精益求精,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反倒是那品評的環節格外漫長。十幾道菜一樣樣地嘗過去,方能接著做下一道,一整個上午,幾乎都花在了這素菜上頭。

宋靜溪自打進了這棚子。便再沒有心思緊張和惴惴不安,將兩道素菜都送出去之後,立刻著手準備湯品要用的食材。青荷往來穿梭不停地跑出去打探,雖帶不回半點有用的訊息,卻照舊忙得不亦樂乎。臨近中午時,就聽得涼亭中傳來一聲鑼響,素菜的品評結束,接下來,便該是兩道重頭葷食大菜上場之時。

花小麥知道宋靜溪將這八珍會看得緊要。這兩日已反反覆覆操練過好幾回,就是為了使自己不出半點差錯。此刻聽得鑼響,立刻便站起身,走到了灶臺邊。

葷食依舊從“俗”字開始,花小麥要做的第一道菜,也便正是那“搗珍”。

鹿裡脊、獐子、麂子、牛羊肉與小乳豬各取半斤,在案板之上反覆捶搗,直剁得肉漿四溢,幾種肉糜全部混在一處,分不清你我,再將其中的筋膜剔除,置於大砂鍋之中,以上等紹酒和一料醬浸泡醃漬。待得肉充分入味,便可分出一半來用清醬紅燒,另外一半,卻是以炭火炙烤成肉條。

被剔除了筋膜的肉條用小火慢慢烘烤,絲毫不覺堅硬,反而入口十分酥鬆好嚼,且因是好幾種肉捏合而成,每咬一口,都能感受到不同的味道。而那用清醬燒製的肉糜,起鍋時又加入了紹酒,滋味十分濃郁卻又絲毫不覺油膩,舌尖只餘醇厚之感。

烹製好的肉糜和肉條擺在白瓷盤中,表面撒一點蒔蘿子粉,再將香茅擠出汁子,淋在上面,最後以兩片香茅葉做裝飾,這道菜便算是完成。按規矩,廚師得將自己做好的菜親自送去涼亭中,如有必要,還得進行簡單的解釋,花小麥將盤子邊緣濺上的一點湯汁小心抹去,回身衝正眼巴巴望著她的宋靜溪點了一下頭,抬腳便走出棚子,往涼亭中而去。

此時已有五六間酒樓的大廚做好了第一道“俗葷”,排在花小麥前面,花小麥正要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