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與丈夫很少見面的情況下,一定要採取一定的措施維持丈夫在孩子們心中的地位。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不要總埋怨丈夫對自己沒有幫助。對丈夫要理解與忍讓,這樣對家庭的和諧才有好處。
塑造丈夫在孩子們心中的地位
由於丈夫的公務繁忙,從孩子們小時候到現在,我們全家沒有一起去旅遊過。不用說全家一起去旅遊,就是在節假日的時候,丈夫也很少和孩子們在一起。
丈夫每次過節的時候幾乎都不在家,並不是因為要參加學術會或者其他什麼公事。每年的聖誕節、感恩節、春節的時候丈夫總是自己回他的父母家。起初,我以為丈夫不願意全家五口人一起回去是為了省路費。但是丈夫卻有他的想法:“我的父母雖然人很好,但是,我還暫時不想讓你和孩子們跟他們見面。如果你經常和他們見面,他們就會干涉你教育孩子。如果我的父母代替你去教育孩子,這樣不利於孩子們的成長。”
丈夫的話不免有些杞人憂天,但是他的確是為了孩子們的將來著想的,所以我並沒有反對,也沒有顯出一點不高興。
可是孩子們卻不這樣想。孩子們不明白,為什麼一到過節的時候,總是見不到父親。
“為什麼每次過節爸爸都不在家呢?平時總不在家,連過節的時候也不和我們一起度過。”
沒有爸爸的聖誕節、沒有爸爸的復活節、沒有爸爸的新年,每到這個時候,孩子們總是將心中的不滿一下子爆發出來。看到孩子們這樣,我也總是後悔讓丈夫一個人去他的父母那裡。
但是,我絕對不能讓孩子看出我有這種想法,我總是耐心地向他們解釋爸爸不能和我們一起過節的原因。
“你們很愛爸爸媽媽是嗎?同樣的,你的爸爸也很愛你們的爺爺奶奶。如果我們全家都去爺爺奶奶家會花很多錢,所以只能爸爸一個人去。這不是爸爸的錯。爸爸也很遺憾不能帶大家一起去。”
爸爸和孩子的關係與媽媽和孩子的關係有所不同,如果稍微有點誤會,就很難消除。爸爸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相對較少,產生誤會後,圓滿解決的機會也就比較少,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出現誤會。在孩子們對父親十分不滿時,我不能在他們面前發丈夫的牢騷,而是應該讓他們明白爸爸是不得已的。
在多次的解釋之後,孩子們不再埋怨爸爸了。在節日快結束的時候,他們總是一起歡迎爸爸的歸來,而丈夫總是帶著一副又抱歉又感激的神情回到我們身邊。
如果希望爸爸在孩子們心中樹立起威信,那就要不斷地向孩子們解釋爸爸的處境。媽媽的解釋,可以消除孩子和父親之間的隔閡。
第一章 孩子應具備的品德
·☆讓孩子認識自我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孩子們小的時候,我經常和他們一起玩一種提問遊戲。實際上提問並沒有正確答案,但孩子們非常喜歡玩這個遊戲。我們先假定一種情況,然後大家一起思考如果處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如何應對。例如,有時候我會問這樣的問題:
“我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他急需錢用,於是向我借10美元,可是我只有5美元,而且這5美元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在這種情況下我應該怎麼做?”
孩子們歪著頭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我也很需要錢,我不能借給朋友。”有的說:“朋友比我急需用錢,應該借給朋友。”還有的說:“朋友比金錢重要,我應該想辦法幫朋友湊10美元。”最後,我並沒有說出自己的想法。
一個人應該怎樣做,要根據當時所處的環境來決定。不能簡單地說哪一種做法是正確的,哪一種做法是錯誤的。
我經常向孩子們提一些類似的問題。在這種“如果是我,該怎樣做的”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