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來,邁來迪死的時候最多也不過就是二十歲上下,這個直到死都還沒來得及發育完全的女子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竟會在死去若干年後當上&ot;貞裕徽聖皇后&ot;,更不會想到,一世身不由己的自己竟在野史中跟三個皇帝扯上了關係
這三個皇帝,當然就是宋恭帝、元明宗、元順帝
要弄清前因後果,一切就要從元王朝初興的時候說起
宋恭帝趙顯生於公元1271年,是南宋度宗皇帝的次子,父親死後,他於鹹淳十年(公元1274)年七月登基為帝,時年僅三歲僅僅過了兩年,南宋王朝的都城臨安就在德祐二年(公元1276)正月被蒙古大軍攻破,五歲的小皇帝和祖母謝氏、母親全氏都成了元王朝的俘虜,於當年五月被押至元大都(今北京),成了元王朝的&ot;瀛國公&ot;
忽必烈的長後察必還有些厚道,對南宋皇家頗有憐恤之意察必對趙顯的母親全太后非常同情,見全氏不適應北方生活,還向忽必烈請求放全氏回江南生活雖然這個不合適的要求被精於權力鬥爭的忽必烈拒絕了,恭帝母子倒也還是得到了察必的照應,一直平安地生活了下去
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隨著察必皇后去世,恭帝母子的處境逐漸艱難起來公元1282年冬天,忽必烈對恭帝母子和南宋降人的猜忌之心越來越重,遂於當年十二月不容分說地把小皇帝母子連同降元的南宋官員統統遷往蒙古腹地的元上都(今內蒙古多倫縣西北)
在茫茫草原上,恭帝漸漸長大,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他滿了十八歲但他畢竟不是尋常弱冠少年,而是前朝皇帝其它的南宋官員降人都先後在蒙古草原上成家定居生兒育女,已屆婚齡的恭帝卻沒有可能學別人的樣子他知道忽必烈對長大成人的自己非常忌憚,便自請出家忽必烈答應了恭帝的要求,賜他一筆財物,於當年十二月派人將他送往吐蕃薩迦寺(今西藏日喀則薩迦寺)從這一項安排來看,忽必烈還是給予了宋恭帝相當高的待遇因為薩迦寺乃是忽必烈的帝師、大寶法王八思巴駐錫並圓寂之地,寺主即八思巴後人,有統治吐蕃之權,可算是頭等皇家寺院
就在薩迦寺,宋恭帝剃度為僧,號本波講師,亦稱合尊法師,自稱&ot;大漢王出家僧人&ot;出家後的宋恭帝潛心佛理,並將多部經書由漢譯藏,如《百法明門論》、《因明入正理論》等,廣為弘揚佛法成為一代佛家大師,留名藏史恭帝的母親全太后則未能隨兒子西去吐蕃,而是就在大都正智寺出家為尼
元朝時候完全不禁止僧人成家,合尊因此在藏地娶妻並生子趙普完,嗣後,趙普完也隨父一起出家為僧十幾年後,已經成為高僧的恭帝再次奉詔離開吐蕃,帶著家人徒眾遷居甘州十字寺(即今張掖大佛寺)和薩迦寺一樣,十字寺在元王朝時期也有非同凡響的地位因為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誕生之地,據說元睿宗拖雷長後唆魯禾貼尼正是在這座寺廟裡生下忽必烈的
元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四月,五十二歲的宋恭帝合尊死於河西多數情況下,認為是合尊的聲望越來越大,元朝皇帝為了斬草除根就把他給毒死了,但與這種觀點相衝撞的是:宋恭帝合尊的兒子趙普完仍然活得好好地,還繼續平平安安地做他的喇嘛,繼續娶妻生子
元順帝年間,元王朝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農民起義宗教起義此伏彼起,多數都打著復興宋室的旗號這種情形再三發生之後,終於引起了元朝統治者的擔憂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五月,監察御史徹徹特穆爾上奏元順帝,說:&ot;河南諸處群盜,輒引亡宋故號以為口實宜以瀛國公子和尚趙完普及親屬徒沙州安置,禁勿與人交通&ot;元順帝採納了徹徹特穆爾的主張,將趙完普及其家眷僕從由張掖遷往沙州(今敦煌)
對比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