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空間》的出現讓那些對馬修的電影不屑一顧的人就此閉嘴,這是一部神奇的電影,馬修的表演賦予了電影非凡的特質!他跟克里斯托弗…諾蘭創造了一個夢境世界,引導我們帶著自己的秘密投身其中,這恐怕是電影所能帶給人最大的享受吧?”
有不少影迷都認為,這個疲軟悶倦的夏天,電影院終於迎來了救星,這個救星的名字除了叫做《盜夢空間》之外,還一如既往的可以稱之為馬修…霍納!
大批看過影片的人,興奮討論《盜夢空間》的情節和帶來的種種疑惑,很快就有無數人和無數個帖子,逐幀逐格的分析與討論這部電影。
別說普通觀眾了,就連馬修自己,看過這部影片都忍不住想要去解讀。
不過一兩天的時間,《盜夢空間》就掀起了如同上個世紀《駭客帝國》般的影迷解讀熱潮。
這些都對影片的宣傳極為有利,越多的解讀和觀點碰撞,就越難以說服對方,就越會發現新的觀點,然後再進影院看一遍……
如今這個時代,首周票房與保持穩定的票房走勢一樣重要,不管是透過什麼樣的手段,《盜夢空間》已經形成了極好的觀眾口碑,如何讓影片更加吸引人,從而讓票房走勢維持在高位運轉,是接下來的宣傳中必須要考慮到的。
還有,《盜夢空間》沒有采取全球同步放映的方式,讓影片的影響力進一步擴散到海外市場,也是不能忽視的工作。
早在籌備期和拍攝期,華納兄弟和劇組就制定了觀眾參與影片的策略,而現在就是發揮這種策略最好的時機,讓觀眾積極參與到影片的解讀中,也讓這股風潮蔓延向海外地區,只要有部分影迷熱情高漲,就足以讓《盜夢空間》拿到漂亮的票房資料。
如今的網路,不說貫通全世界,但連線整個西方世界以及日韓等主要市場是沒有問題的,而且華納兄弟在全球各地的主要市場都有完善的營銷網路,將一股對《盜夢空間》的解讀熱潮推向全世界,也不是太難的事情。
在網路上,在生活中,既有自發,也有水軍的引導,對《盜夢空間》的解讀已經漸漸形成了一股熱潮。
《盜夢空間》持續熱映,影片成為了北美公眾必不可少的話題,而包括馬修和克里斯托弗…諾蘭在內的主創團隊,無論記者如何問及,始終對大眾的觀點不願多說,只是甩出一句“連我自己也無法解釋影片結尾”算是解答。
所以,那些“多事”影迷,決定親歷親為扛起為大眾解夢的重擔,這股熱潮之中當然也少不了一些對“夢境”大膽的猜測與令人意外的解讀。
特別是開放式的結局,給人以足夠的遐想空間。
影片最後“奠基”成功,盜夢團隊在飛機上醒來,齋藤也兌現諾言打電話解除了主角在美國的訴訟,使主角得以順利入關,主角終於得以回家看到自己的兩個孩子,當主角轉起那個能區別夢境與現實的陀螺之後,影片就此打住,桌上陀螺是轉是停並沒交代。
作為最有討論空間的部分,到底主角柯布是回到了現實,還是活在夢境之中呢?劇組不會傻到給人一個肯定的結局,許多影迷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空間,讓電影走向自己所希望的結局。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不同解讀的觀眾紛紛走進影院,重新觀看《盜夢空間》,以找到更多支援自己的觀點的證據。
然而,看得越多,觀眾對於影片各個劇情部分的解讀也越多,隨著討論的深入,這股熱潮根本就停不下來。
各種爭議迅速形成各自的支持者,他們以網路作為載體,不斷列舉各種證據證明自己支援的觀點,而且這種解讀和爭議也在華納兄弟的操控下,飛快的脫離網路的範疇,成為了各大媒體議論的焦點。
一部電影,怕的從來都不是爭議,而是怕沒有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