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6部分

態的一種心理暗示技巧,這種心理暗示技巧包括如放鬆、單調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方法,將人誘導進入到催眠狀態之中。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在古代就有很多類似於催眠的記載,只是因為當時的科學並不發達,所以他們的催眠更偏向於神學,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直到了十八世紀奧地利的麥斯麥醫生以“動物磁力”的心理暗示技術開創了催眠術治療的先河。但是他的理論也不科學,依然帶著神學宗教的色彩。

Y國著名的外科醫生布雷德才以科學的理論來證實催眠是一種類似睡眠的狀態,並將這種使人進入清醒和睡眠之間的狀態的方法稱為催眠術。

催眠主要有兩種基本形態,那就是“父式催眠”與“母式催眠”。“父式催眠”就是以命令式的口吻釋出指示,讓你感到不可抗拒,而不得不臣服。在催眠過程中,常常根據不同的物件,或同一物件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條件下選擇使用不同的催眠方式。所謂“母式催眠”就是用溫情去突破受術者的心理防線,也就是一種柔性攻勢。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可以被催眠的,而且催眠的程度也會有所不同,這主要兩方面的條件,一是催眠師的素質和技能要高,二是被催眠者情況。被催眠者如果受暗示性較強,對催眠術持信任態度,催眠即可進行。

醫生成功地運用催眠術作為麻醉劑,甚至用於截肢手術,直到發現麻醉用的**後這種做法才棄之不用。

古代的“祝由術”,宗教中的一些儀式,如“跳大神”等都含有催眠的成分,只不過當時多是用來行騙的,或是一種迷信活動。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努力探討催眠術的奧秘,使其不斷科學化,系統化,因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心理學家發現催眠術是開啟人們心扉的鑰匙,它能給人以智慧和啟迪,而最主要的,它作為一種心理治療技術,能使許多疑難怪症康復如初,使焦慮憂鬱的情緒瞬間即逝,從而體驗到人生的溫馨與樂趣。數千年的實踐證明,催眠術在心理治療上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遺憾的是,由於催眠術長期以來為宗教神職人員所掌握,又為一些江湖術士所利用,使它的聲譽受損,遭到非議。

催眠使受試者思維退化至某種較幼稚的階段,失去了正常清醒時所具有的控制,落入一種較原始的思維方式,因而憑衝動行事並進行幻想與幻覺的製作。

認為是受試者在催眠者的誘導下過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個角色。受試者對角色的期望和情景因素,使他們以高度合作的態度做出了某些動作。但很多學者堅持催眠是意識的另一種狀態,而不是角色扮演,因為即使最合作的受試者也不會同意在不給麻醉藥的情況下進行手術。

催眠將受試者的心理過程分離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同時進行的分流。第一個分流是受試者所經歷的意識活動,性質可能是扭曲的;第二個分流是受試者難於察覺、被掩蔽的意識活動,但其性質是比較真實的,希爾加德稱之為“隱蔽觀察者”。意識分離是生活中一種經常出現的正常體驗,例如長途駕車的人對路上狀況作出了一些反應但多不能回憶,就是由於當時意識明顯地分離為駕馭汽車與個人思考兩部份了。

自我催眠,即自己為自己進行催眠的方法;

他人催眠,即由催眠師負責施行的心理治療催眠方法。

言語催眠,即運用語言進行暗示的催眠法;

操作催眠,即非言語性的催眠法,它是運用行為、動作、音樂或電流等作為暗示性刺激,達到催眠狀態。

覺醒時催眠,即在意識清晰時進行暗示性催眠;

睡眠時催眠,即在睡眠狀態下所進行的心理治療催眠技術。

淺度催眠,即受術者進入淺層催眠狀態,如呈寧靜、肌肉鬆